苏格兰北部边远地区一个教育相对不发达的郡,有一位女学生的中学毕业考试成绩达到了全A,符合申请牛津大学的标准。这是近百年来当地第一个达到牛津录取线的毕业生,当地政府对此极为重视。但牛津大学录取学生必须经过面试,教授在面试后认为该学生不具备牛津大学要求的创造潜质,拒绝了她的入学申请。当地议会将此事反映给英国议会,议员们就找到教育大臣,请他出面说情,希望给予破格录取。在被牛津大学婉言拒绝之后,教育大臣又找到副首相前去求情,还是遭到拒绝。无奈之下,副首相只得请布莱尔首相出面疏通。虽然首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牛津大学仍然表示不能接收,理由就是一个:在招生问题上,任何人无权更改学院教授的面试结论,这是牛津大学几百年来的传统。布莱尔当然觉得很没有面子,在此后的一个私人场合,当提到牛津大学的时候,他不自觉地说了一句牢骚话:牛津大学真是太古板了,要与时俱进,必须进行改革。牛津的师生得知后极为愤慨,学校立即取消了授予布莱尔荣誉博士学位的原定计划,并对政府行政干预学校事务的这一严重事件提出抗议。
牛津大学在1996年11月5日曾有过一次痛苦的抉择。该校各学院的学监们以259票对214票的表决结果,否决了沙特阿拉伯亿万富翁瓦菲支·塞义德的提议。后者建议向牛津捐款340万美元,让牛津建立一所“世界级的工商管理学院”。牛津人认为,教育是让学生为公众服务,而不是对赚钱有所准备。所以校监们决定:“有着古老传统的牛津大学应该远离沾满铜臭味的工商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牛津拒绝的不仅仅是金钱,而是某种世俗化的思想和理念。
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大学既是育人的场所和人们心目中的一片净土,也是展示追求真理和正义的一方舞台,不是讨价还价的交易场所,必须高扬道德的旗帜和高尚的大学理念,牛津的做法值得称道。我认为,由于发展环境的差异,我们普通高校的独立精神主要应体现在学术研究与大学文化方面。学术研究应立足追求真理,要引领社会,走在时代前沿,要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敢为人先,决不能人云亦云、曲意逢迎、趋炎附势;大学文化建设要弘扬积极向上、尊重独立与个性发展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并使之固化为师生的独特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