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入那间“MO”(美国的一种小型超市),我和女友的目光,就不约而同地落在那只漂亮的挎包上。
那是一只女性两用包,大约有一尺半长,一尺高。乳白色的漆布包面上竟然亮出了波光粼粼的效果,流淌着初夏的明媚;四周镶着半寸宽的金灰色皮边,中间还系着一朵维多利亚风格的细带花儿,简直是把粗犷不羁的老美风格与考究细腻的欧式传统集于一身。它使人想起了“知识女性”、“高雅娴静”、“恬淡气质”等一类词汇。女友身高1.75米,一身素雅的职业装再配上这样一只绝色大包,可以想见其穿行在北京大街小巷的效果,回头率不猛冲到2000点才怪呢! 而且,它还是一个“品牌”的家族成员,英文叫做“Liz Claiborne”,包装袋上印着公司董事长非常帅气的英文签名。品牌的东西就是高级,做工精湛,每一个线段都均匀扎实,宛如电脑打出来的一般,质量说实在的没得挑。于是也不考虑1比8的汇率比价了,当下就掏钱,毫不犹豫——这在女士的购物中属于第一境界,叫做一眼看中,百分百满意,行话说是“不是人买东西,而是东西找人”。匆忙中,我也买下同一品牌、同一风格的一只大钱夹,捏在手上,翩翩然离去。
回到车上,我俩就像捧回了奥斯卡奖,兴奋得面若桃花,双眸炯炯。一边说着“买得真成功真高兴”,一边向其他成员展示开来。翻译心细,在一通审核之后, 郑重宣布:“又是Made in China。”
我们同时大笑起来。但这笑声,不是失落的笑、无可奈何的笑,而是高兴的笑,自豪的笑。
随着高新科技的灵光越来越深入地洞烛我们的生活,这世界变得越来越快。如今, 已有相当一部分国人不再对Made in China说“No”, 而是同老美一样,采取了与三两年前完全不同的欢迎的心态——仅仅三两年前,那时你出国要是买回Made in China的商品,会遭人嘲笑,白送给人家,人家白接受还要饶上一个二等的感觉。可是今天,亲戚朋友,七大姑八大姨都已越来越智慧地认识到,从国外买回的Made in China,也是不可多得的好商品。以至于我都有些杞人忧天了:如此下去,会不会发展到国人都打“空的”上美国赶集去,去争购Made in China呢?
话说回来,这当然也是符合“存在决定意识”的。想那2003年秋我初次访美时,大街上想打听个道儿,晃过来晃过去的全是金发碧眼。因为见到的中国人少,老美那时也真是热情极了,常常主动来个灿烂的微笑:“Can I Help You?”(我能帮助你吗?) 记得十几天里,只有在哈佛校区见到了一位能说汉语的大陆同胞,让我们一行人激动了老半天。这回,虽然仅仅只隔了短短的两年多,风云际会,天下局面已是大不同了,在华盛顿、纽约、哈里斯堡、波士顿、洛杉矶……我们遇到了一群又一群身材苗条的、黑头发黄面孔的吾国同胞。走遍美利坚,你简直不用讲英文,连大卖场里的美国小贩妹,都能跟你讲一口流利的汉语。最让我惊心动魄的是那天走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围着“HOLLYWOOD”山的经典位置照相时,前后左右“咔嚓”“咔嚓”的,竟全是讲中文的,虽然风格稍有差别,有以北京语音为基础的普通话,还有广东话、闽南话、四川话……
后来,连不是炎黄子孙的老美也来加入了。当我在好莱坞掏10美元买下一座奥斯卡金像BEST FATHER(最佳父亲)时,卖货的黑人帅哥突然朝我绽开笑脸,一连说了4个中文短句:“谢谢!”“你好!”“欢迎!”“再见!”,把我高兴得眉毛都跳起来了,同时亦在心里“抱怨”说:唉,简直就不让你找到人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嘛!
哦,我似乎又明白了点什么,还说什么“天涯芳草无归路”呢?
当我回到北京家中,把那BEST FATHER的金像奖杯捧给父亲时,父亲马上就在金像的底座上发现了Made in China,马上就问我花了多少钱买的?我没敢告诉他,不然他肯定心疼死了。
回到北京的第一天,我见到《参考消息》上有这样一篇文章,标题《全世界都在谈论中国》,作者是一位留英台湾学生。他以自己某一天在剑桥大学内的经历——上午出席研究生的正式餐会,到院长室与院长会谈;下午与来院的外交官们会面聊天,之后到酒吧与各国留学生交谈。他竟然发现,几乎有1/3的人用英语夹杂着清楚的汉语,在讨论着有关中国的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古老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包括崭新中国今天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还没有完,等他晚上回到宿舍,打开电视机看BBC,节目又是在报道中国大陆的事情!因而,这位台湾留学生无限感慨地说:“经济崛起的中国大陆,不得不让我重新思考自己未来的定位了……”
伟大的变化常常是朴素的,在貌不惊人的平常岁月中静静地流逝过去,却深刻地孕育出一座座顶天立地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