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打火机安全性能
检测技术却“待字闺中”
· 我国网络博客作者达2080万
· 杭州市民可去领略古玉之美
· “特快专递”历史可追溯到清朝
· 中国现代人起源又生谜团
· 孩子,终于可以给你拍照了
· “命题专家”是假
考生家长勿上当
· 黄岩“流动医院”开进小山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学者揭密270多年前的中国“廷寄”制度
“特快专递”历史可追溯到清朝
  据新华社沈阳1月9日专电(记者 魏运亨) 辽宁的一位档案学者日前指出,中国的特快专递历史至少可追溯到270多年前的清朝雍正年间。当时皇帝下达给督抚大臣的机密谕旨,不但专人寄、专人递、专人收,而且规格严整、限定时日,被称为“廷寄”。

  辽宁省档案馆副馆长孙成德披露说,清朝初期,皇帝颁发谕旨都由内阁宣布,传抄各衙门递发执行。这种方式不易保密,而且比较迟缓。到了雍正7年设立军机处负责皇帝有关命令、指示的起草和传递,“廷寄”从此被广泛使用并形成制度。

  孙成德说,清代军机处办理皇帝的上谕档簿有多种,其中有可以对外宣示的“明发档”,有春夏秋冬四季抄录的“上谕档”,还有记载早朝事务的“早朝档”,但最机密的当属“寄信档”,即“廷寄”。

  孙成德指出,清代“廷寄”格式相当规范,既要写明“办理军机处封寄”(寄信人),又要标明“某处某官开拆”(收信人),还要根据缓急在信封上注明驿递日行里数,最快的为每天600里加急。“廷寄”的信函封口及年月日处均须加盖军机处大印。当时没有邮政系统,传递“廷寄”的职能部门是兵部捷报处。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大加快了办事速度。

  孙成德披露说,清代“廷寄”发出后,一般就留在“受命官员”手中,由于年代久远,保存下来的已是凤毛麟角。辽宁省档案馆珍藏有一件清光绪31年军机处寄给候补侍郎廷杰的“廷寄”,正页共186个字,是光绪皇帝委派廷杰前往奉天(现沈阳)办理垦荒和查处土地事务的指示。这件“廷寄”历经百年,但信封、正页以及正页的包封用纸完好齐全,已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