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专版
3  4  
PDF 版
· 设站建网 标准引领
· 政府搭建工作平台 企业争相创建名牌
· 带动技术改造 促进自主创新
· 牢牢抓住试点契机 全面提升工作水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12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长兴县“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
牢牢抓住试点契机 全面提升工作水平
  认真调研,确定重点

  长兴县质监局为扎实推进当地质量提升工作,成立了两个工作调研组,先后开展了蓄电池、耐火材料、纺织服装、化工产品、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的调研活动。经过近三个月的深入调研:发放调查表1800多份,走访企业800多家次,召开各个层面的座谈会9个,参加座谈会人员185人次,共征集到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34个、个性问题150多个,先后撰写了蓄电池、耐火材料、纺织服装、化工、电炉、茶叶、桶装饮用水、黄酒、白酒等行业的调研报告,全面、客观和建设性地分析了这些行业在质量基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薄弱环节和工作对策。基本掌握了全县1735家工业企业基本信息。

  完善体系,抓好落实

  在实施“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进程中,根据长兴县域经济发展特点,不断探索,勇于实践,摸索出一系列比较完善的工作体系,做到源头抓质量,实现源头监管,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重点做了以下三项工作:

  完善监管工作体系。局内建立具体工作小组。按照“四定”原则,采取划片包干的方式,细化分解监管责任,确保监管责任落到实处,通过名牌培育、质量提升活动的开展,建立和完善了产品质量引导、激励、保障、服务、预警、退出六大机制。全面分析长兴县六大产业的质量现状,分行业开展质量分析,制定帮扶方案,在蓄电池和食品两个行业先行试点,然后在其他行业全面推开。

  完善技术平台体系。根据长兴县产业结构的特点,建立、完善耐火材料、蓄电池、纺织产品、食品(农产品)四大检测中心,目前检测能力已覆盖全县各大产业的90%以上,已建成一个市级中心,力争一个省级中心或省级分中心年底建成。同时,在现有技术力量基础上建立外脑库,加强与外地科研机构联系,邀请外来专家利用县里的质量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解决产品技术开发,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完善企业服务体系。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强质量管理创新。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着力抓好“标准化良好行为”的试点并推广。加强计量管理工作,积极在化工行业、电子电源行业、建材行业生产企业推行计量检测体系,抓好企业计量水平确认工作,提高测量的持续准确性,节能降耗。为了强化、优化服务,长兴县质监局专门制定了方案和措施,抽调10名人员组成服务组,局长亲自挂帅,推出一个又一个创新服务的新举措。由于长兴蓄电池企业普遍存在虚标容量、标识标志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等问题。长兴县质监局果断放弃以往直接立案处罚的做法,组织全局力量,三番五次深入蓄电池企业做耐心的整改工作,使得全县的蓄电池行业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得到了彻底整改。同时,长兴县质监局还请来国家电动自行车产品监督中心的专家,为全县蓄电池企业举办质量技术讲座。针对长兴县耐火材料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产品档次较低、经济附加值不高等状况,质监局又请来了国内耐火材料行业的权威作专题报告,并深入企业现场指导,就长兴耐火行业的提升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多管齐下,分类监管

  根据产业、产品特点,对全县工业企业实施培育、帮扶、整治、分类动态监管,建立和完善质量抽检、监督巡查、打假治劣等制度。在不加重企业负担的前提下,形成国家定检、省级定检和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的质量监督检查体系,提高质量抽检覆盖面。2006年在六大主导产业中属培育发展类企业341家、提升帮扶类企业529家、重点规范类企业473家、整顿关停类企业24家。

  量化任务,责任到位

  根据长兴县产业结构特点和实施方案计划,全面启动了相关行业的培育、帮扶、整治工作。

  县名牌培育、质量提升三年工作推进规划初步制定。这个规划既对今年试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同时对明后两年的工作作了部署,充分体现了工作的连续性。根据全县产业结构布局和特点,还将在全县1700多家企业实行分类监管,主要划分为培育发展类、提升帮扶类、重点规范类和整顿关停类,共出台了四类企业评定的基本标准。

  专门组成调研组,对规模以上企业和近年招商引资企业进行了走访调查。重点了解企业制订标准和执行标准情况、生产经营情况以及产品质量管理现状。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