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寻觅马家浜文化的
诗情画意
· 最忆杭州湾
· 太阳与花朵
· 瘦的尴尬
· 纯·朴·是·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瘦的尴尬
■程朝阶
  如今女士们煞费苦心地减肥,想把自己的身子变得轻盈、秀气,这大概是一种时尚。以致有些人不惜重金购买种种药物和器械,并且“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以求一瘦而不可得,因此苦恼。 

  其实,生活中哪里是纯粹的以瘦为美呢?“环肥燕瘦”,都堪称美人。赵飞燕是著名美女,大概是瘦到了极限,不然怎么能“掌上可舞”?汉代女子以瘦为美,男人尤其欣赏女人的“细腰”。而杨玉环同样是美女,其玉体却硕大丰肥,唐代经济繁荣,物产富饶,女子以丰满为美。即令当今,也不是一概以瘦为美,香港的明星“肥肥”怕是许多胖姐望尘莫及的,不也到处有她的广告画像么?看她那样子,笑得十分自豪。所以女人大可不必因“肥”而苦恼。尤其是男士,更不必刻意去减肥,倒是太瘦显得尴尬。我自己就因为太瘦而碰到过许多尴尬,试举几例为证:

  一、恋爱告吹。我的初恋和第二个恋人,都算是姑娘中的佼佼者,起初本来是她们先示爱,说是“爱才”,不久就偃旗息鼓。因为到了夏天,露出四肢,像竹棍,她们都灰心了,也就不得不告吹。因为姑娘们爱的是“帅哥”,你太瘦,怎么“帅”得起来呢?

  二、求职遭拒。有一次应聘教师,本来试讲效果不错,终因太瘦而未予录用。我在电话中听到一位评委对另一位说:“水平还可以,但是太瘦了,形象不好,干脆告诉他,暂缓聘用。”其实就是不用。

  三、餐馆遇冷。有次去杭州西湖,中午在湖边某家餐馆吃饭,等了大约半个小时,不见饭菜来,在我后来的几个男女顾客反而先上菜,因为他们男的个个膀阔腰圆,身材魁梧,西装革履,女的个个娇柔丰艳,珠光宝气,看上去不是官爷就是大款,因此服务员特别热情,优先上菜,而我却被冷在一边。

  四、游园见疑。学校为老年教师办了旅游年卡,可以在市区景点免费出入,于是我来到某纪念馆前,持卡递给守门人,因为年卡上的照片没有露出皱纹和沟坎,显得较年轻,守门人将年卡审视了半晌,又以怀疑的眼光上下打量了我一番,然后问我:“这是你的照片吗?”虽然最后还是让我进去了,但那目光让我感到丝丝寒意。

  五、聚会被略。有一次学校举行活动,邀请各部门领导和老教授作为来宾,学校本来安排了我的座次,当主持人逐个介绍来宾时,我独独被忽略了,不予介绍。不知是因为太瘦小,主持人没有看到,还是因为太瘦形象欠佳,不便介绍,抑或是因为太瘦,不屑于介绍。

  当然,因为太瘦而出现的尴尬还远不止这些。据说文学史上记载的诗人们大多很瘦,南朝诗人兼史学家沈约瘦得出名,但他才华横溢,著作等身,二十四史他一个人就写了五史。唐代杜甫、韩愈、柳宗元、孟郊、贾岛、李贺、李商隐都很瘦,李白例外。尤其是李商隐瘦得可以,他自谦是“有沈约之瘦而无沈约之才”;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也瘦得厉害,他为自己的瘦说明了原因:“为何瘦得皮包骨,不爱身体只爱书”;北京大学著名学者季羡林亦是著作等身,瘦得厉害,他称自己是一头“瘦牛”。人们崇拜诗人,喜爱他们的作品,但并不爱恋他们的体魄,而是仰慕他们的光环,钦佩他们的人格。

  为何诗人大多都很瘦呢?我以为,真正的思想、真正的艺术都是心血化成的,都是生命和物质的耗费,诗人们都把物质上的自我幻化成了思想、情感和智慧之美,因此把自己的形体就磨耗得最小最小。正因为这样,诗人们也有许多尴尬。首先是清贫,大多数诗人都过着困厄的生活,居茅屋或陋室,一箪食,一瓢饮而已;再次是寂寞,诗人们大都少有交际,陶渊明退居田园,“门虽设而常关”;王维隐居山林,与林泉为伴;杜甫居成都草堂,虽然偶有来客,平时也是门可罗雀,“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世为君开”;周敦颐舌耕濂溪,“出淤泥而不染”。

  可想而知,诗人们当然还有许多别的尴尬。但是,以我的经验,如果不是病态,你千万不要减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