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社区医生是民众健康的“守门员”
· 12月19日
浙江电视台
短信调查结果
· 网络直播发言人
闪亮现身访谈现场
· 网友要说
· 当一回访谈来宾 说一番百姓心语
· 把不同的观众群集中起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社区医生是民众健康的“守门员”
——大型电视访谈节目现场实录
  今天下午,由浙江日报、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钱江晚报、今日早报、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共同推出的联动报道《社区医院,我要对你说》进入一个高潮。普通居民和社区医院代表面对面交换意见,观众、网友和嘉宾你问我答观点碰撞。这个主题切中了老百姓的关注点,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注目,短短两个小时内,浙江在线点击观看直播视频的达到5万多人次,网友跟帖数达到 1400多条。

  社区医院怎么样?

  大伯大妈最欢迎

  年轻白领少光顾

  “社区医院省力、省时、省钱。”在电视直播现场,家住大塘社区的张凤娣老人拿起话筒就作了个“总结概括”。63岁的她患高血压、心脏病多年,前年又查出癌症,身负“三大杀手”的她得到社区医生亲人般的劝慰,实实在在体验到了社区医院优质的服务,在摄像头前忍不住就夸起好来。

  和张凤娣老人一样,家住浙大御跸社区的退休教授沈大伯也对社区医院深有好感,毕竟在社区医院量个血压、测个体温都很方便,不用花好几个小时挤公交车去大医院排队。

  除了方便,社区医生的亲切细致也吸引了不少居民。杭州市定安路居委会主任沈吉夫说,社区医院的医生态度好,问得细致,有的平常熟悉了,就像老朋友一样,而大医院就未必能做到如此细致。

  而与大伯大妈们形成鲜明对比,年轻人的态度就不一样了。白领曹晔就表示自己不去社区医院,因为小毛病自己买药,家门口2000米之内就有4家药店,大毛病就上附近大医院。

  “社区医院要在我们年轻一代得到认同,必须要在硬件设施、医疗能力等各方面进行改善。”杭州天畅科技网络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羽说。

  而一些网友也在留言中表示“看了报纸才知道有社区医院这件事”,还有的说“我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在哪里都不知道”。

  现场观众反应恰恰印证了事先做的两个调查。网络调查显示,过半数的人不去社区医院,而电视短信调查的结果却是72%的人都去社区医院看病。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原因恐怕就是,大多数网友都是年轻人,对社区医院不了解,而电视调查的主流是40岁至60岁的中老年人,这些人平时在家里没事就到社区转转,跟社区医生的关系非常好,也经常去社区就诊。

  社区医院怎么看?

  社区医生是民众

  健康的“守门员”

  正是对社区医院的不了解,造成很多人对社区医院的不信任。从现场人们的不同观点来看,人们对社区医院的认识,仍然集中在它的医疗功能上。

  对此,杭州市下城区潮鸣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朱月伟解释说,中央把社区医院定位为基础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的网点服务。

  就拿潮鸣卫生服务中心来说,其中一项工作是为每个60岁以上居民建立卫生健康档案,了解社区群众的基本健康状况,并提出健康促进措施。另一项重点是做好慢性病的保健服务,对一些重点的病进行保健指导,引导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此外,还提供像预防接种,儿童、孕产妇的保健等公共服务,以及处理一些公共突发事件。

  而目前在杭州,潮鸣卫生服务中心这样的服务中心已有45家,还有250个社区服务站,居民就近步行10到15分钟就能找到一个社区服务站。

  “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陈农和同德医院副院长徐再春认为,社区医院和大医院都是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各司其职,互为补充。

  省卫生厅厅长李兰娟反复强调社区医院的职能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服务功能,它不仅面向病人,也面向亚健康状态以及完全健康的人,全范围提供上门的家庭保健服务。社区的责任医生就是民众健康的“守门员”。

  社区医院怎么走?

  愿社区医院

  成为一生的朋友

  虽然终于澄清了社区医院的概念问题,但是现实中的社区医院和理想中还有距离,嘉宾、网友都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有的说:“社区医生待遇不高,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这里,连医生都留不住,怎么说技术上的提升。”有的说:“社区医院不是医保定点单位,还要经常两头跑。”还有的说:“希望社区医院收费能再合理一些。”

  朱月伟表示,潮鸣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实行收支两条线改革,切断以药养医的现象,一年运作下来,现在老百姓看病的费用每张处方下降了14元。此外,中心在硬件设施上也在不断的改善,不断有优秀的大中专毕业生加入,并和大医院在技术和人才培养上合作。

  李兰娟也坦诚指出了社区医院发展的“尴尬”。首先是思想观念的问题,上门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这些社区医院的服务老百姓还不习惯。第二,许多政策还不配套,比如医院和社区双向转诊的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第三,社区医生上门服务的经济保障没有,现在的生存收入来源于开药和检查等。

  一直从事社区卫生研究的国家级学者、杭州师范学院副院长郭清则表示社区医院发展要解决好三个问题。首先,中央和省里面已经制定了一些好的政策,接下去怎么落实,比如政府的投入,医疗保健制度的衔接,社区服务用房等,都是长期需要做的工作。其次,社区服务中心如何提高服务质量,不是大医院有什么技术和服务,你就用什么技术和服务,而是要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独特的优势。最后,就是后备人才的培养,要把优秀的合格的人才、高水平的人才吸引到社区去工作。

  现场,五家媒体联动报道的记者作为访谈来宾提出:“愿社区医院成为一生的朋友。”

  而正是在沟通和了解中,社区医院才能成为老百姓的朋友。记者在演播现场看到,采荷社区的陈子方4年前因为送小孩子去社区医院看病,就和社区医院的卢跃棣医生认识,如今两人已逐渐成为熟识的朋友。

  本报记者 徐园 秦军

  (本报杭州12月19日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