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健康人生
3  4  
PDF 版
· 整形之前,你准备好了吗?
· 为肿瘤病人开辟生命新旅程
· “老美”爱上拔火罐
· 舒士建主任专治肾病、尿毒症
· 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
久治不愈怎么办?
· 一味“解郁”药帮肿瘤病人解“心结”
· 花最少的钱看好医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为肿瘤病人开辟生命新旅程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张苏展
  张苏展

  教授,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浙江分会肿瘤委员会主委、全国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抗癌协会理事、博士生导师。

  张苏展从事肿瘤防治工作20余年,获博士学位后曾赴世界上最大的两所肿瘤中心——纽约的纪念癌症中心和休斯顿的安德孙癌症中心学习。由于对我国肿瘤防治事业所作的出色工作,他曾获1993年度塞克勒中国医生年度奖,是获该项殊荣的第一位中青年肿瘤医生。

  张苏展擅长各种肿瘤的诊治,尤其对乳腺、胃肠、甲状腺、软组织肿瘤及多发性、转移性肿瘤的诊治,有独到之处,是我国最早应用改良根治手术治疗乳腺癌的专家之一。

  他参与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国家大肠癌攻关课题,主持参与国家、部、省级课题达17项。获得《我国大肠癌高危人群防治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项目》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科技奖,至今共发表论文7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9本。

  有人说,当医生,最快乐的要数产科医生,每天都能迎接新生命呱呱坠地;最痛苦的莫过于肿瘤科医生,常会看着患者无奈地走到生命的终点而无能为力。而张苏展教授,正是肿瘤科医生。选择了做医生,就是背负了一种责任,这种责任,不只是医疗技术,还包含了医德、理念等诸多因素。张苏展教授面对肿瘤患者,从不轻言放弃,一切以患者为先,是他不变的信念。日前,国家卫生部授予他“2005—2006年度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张苏展一直从事肿瘤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注重教学相长,紧追学科发展,从一名杰出的外科医生,逐渐成为一名掌握药理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知识的跨学科肿瘤学专家。他对乳癌的流行病学诊断、发现手段、高危人群监视,都有很深研究。对大肠肿瘤不同功用基因的相关性研究,有助于肿瘤遗传或临床咨询,也可帮助预后判断和有效辅助治疗的选择,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在张苏展的字典里,没有“放弃”之说,再疑难的病症,他都要尽力去争取。他也一直鼓励患者,“不要轻言放弃”。生命中确实会出现奇迹,“因为人类对疾病的了解还只是冰山之一角”,尤其是肿瘤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有时真的会出现戏剧性的效果。有一个肠肿瘤患者在上海某大医院手术一年多后复发。张苏展教授和医疗小组经过周密的科学论证,认为仍有治疗价值,经过再次手术切除了复发的肿瘤。两年后该患者腹壁上肿瘤细胞复发,又进行了一次手术。现在,五年过去了,患者身体仍然很好,生活如常。有10%至15%的复发性肿瘤患者,在其他医院宣告无法治疗后,在张苏展教授这里得到了较好的治疗。他的理念就是帮助肿瘤病人,在可能的选择中,找到一条相对最长且风景最好的旅程。

  张苏展勇于开拓防治肿瘤的新途径,将临床与基础研究紧密结合,现场、临床、实验室相结合。10多年来,张苏展和同事们开展嘉善县和海宁县大肠癌病因调查,推行“大肠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二早”预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实施适合我国国情的大肠癌无症状人群筛检方案。该方案筛查表明,在高危人群中大肠癌的检出率可达一般人群的100倍以上,而筛查发现的大肠癌中仍为早期的达70%以上。这个新的见解使我国大肠癌综合治疗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与发达国家接近。由此提出的早期诊断大肠癌方法,目前已写入卫生部科教书中。

  随着人类医学科学发展,张苏展对肿瘤的治疗已经从原来只利用手术、放疗、化疗、免疫逐步迈向基因治疗。他认为,防治肿瘤不仅需要临床医学的研究进展,更依赖于生命科学的发展。他对大肠肿瘤研究的新进展和国内外发展动向有较深刻的了解,善于利用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20多年大肠癌研究积累的丰富经验和较优越的科研条件,利用国际科研合作和临床与基础研究相结合的优势,开展大肠肿瘤临床与基础方面的系列性探索研究。

  张苏展带领浙医二院领导班子,按照科学发展观,狠抓医院长效管理机制,结合医院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医疗市场的发展趋势,对医院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具有鲜明专科特色综合性研究型医院”的新思路。浙医二院在张苏展的带领下不断快速向前。 (余宁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