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家广告公司老板的曾令兵出生在常山农村。在上世纪70年代初,曾令兵就对“小人书”情有独钟,爷爷奶奶、七姑八婆给他的零花钱、压岁钱大多奉献给了“小人书”:要么租连环画,要么买连环画。从那时起,他就萌生了一个梦——住在一个摆满连环画的大房子里。
曾令兵说,“小人书”其实是那个时代“手中的电视”,曾是人们最初汲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源头。很多人肚子里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古典小说的情节人物,往往是从“小人书”中得到的。在没有电视的时代,捧一本巴掌大小的图文并茂的“小人书”,津津有味地看着,是常见的大众文化的景象。
那时,“小人书”普遍于家家户户,老少咸宜,人人爱看。出租“小人书”便成了一种行业,分固定与流动两种。固定的“小人书”书铺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流动的则是一辆手推式租书车,每至夜幕下垂,书贩便推着满满一车“小人书”,沿街吆喝,呼唤看客。
小时候的曾令兵为了筹到钱买更多的连环画,他也开过“小人书”出租摊。大约在有了400多册连环画后,曾令兵就像“现宝”一样,把连环画摆在集镇上的供销社门口。他拿个小板凳坐着,然后按每本1分、2分的价钱租给同学、朋友看,自己则在旁边乐滋滋地看着别人欣赏自己的宝贝。接着,曾令兵把积攒的钱拿到新华书店换新的“小人书”。因此,他的“小人书”出租摊上时常会有新书添进来。也从那时起,曾令兵养成了一个习惯,买到新的“小人书”后,他常常临摹书中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