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人们并不知道多哈那记槌音对自己的文化生活会有多大影响。而现在,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国外的歌剧、音乐剧、芭蕾的演出海报越来越多地进入大众视野,本土的文化产业也在蓬勃发展,老百姓可以享受的文化产品越来越丰富。
杭州庆春电影大世界总经理刘敏健对这五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变感触极深,他清晰地记得其中每一个具有标志意义的大事件。
“2003年11月5日晚上11时,《黑客帝国3》正式开映,这是中国观众看到的第一部全球同步上映的大片。为迎接这一时刻,庆春电影大世界腾出了12个影厅,结果场场爆满。”
1994年,国外大片首次进入中国,不过每年最多也只有10部,而且观众要等上很长时间才能看到国外上映过的“新片”。加入WTO之后,每年进口大片增加到20部,很多大片的上映时间开始与国外同步。
继《黑客帝国3》之后,中国观众与国外观众一样,在同一天看到了《后天》、《翻译风波》、《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等一批年度大片。刘敏健介绍说,加上一些小制作的影片及老影片,现在观众每年可以看到差不多30部进口影片,而且不再是单一的好莱坞影片,还能同步看到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的影片;类型也大大丰富,爱情片、灾难片、科幻片、动画片纷纷引进中国。
“2002年12月20日零时,张艺谋导演的《英雄》与观众见面,寒冷的天气并没有阻挡影迷的脚步,10场《英雄》几乎场场爆满。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该片在庆春电影大世界共收获票房330万元,创下了成立以来单片票房最高纪录。《英雄》的火爆让电影人大呼意外,它也标志着国产影片开始重新崛起。”
加入WTO前,曾有人惊呼“狼来了”,刘敏健也曾担心:国外大片进入将冲溃国产电影产业。事实证明,这种担心完全是杞人忧天。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大片进入中国,长期陷于低谷的中国电影市场逐步在复苏。一些民营资本闻风而动,开始尝试进入电影产业,打破了过去由国家投资拍电影的单一格局。
《英雄》之后,《手机》、《飞龙再生》、《十面埋伏》、《功夫》、《神话》、《千里走单骑》等一批国产大片风生水起,中国电影人开始主动与国外大片抗争。尽管这种“学步”略显蹒跚,但观众的热情追捧说明,他们期待着更多优秀国产影片的出现。
除了国产大片,《周渔的火车》、《可可西里》、《疯狂的石头》等优秀的小制作影片也在不断制造票房奇迹。2005年,国内电影市场总票房达20亿元,比2002年增长一倍多,国产片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当年海外票房达到16.5亿元。
“以前,国产影片在庆春电影大世界的年度总票房中所占比例在20%到25%之间。现在随着国产电影的迅速崛起,2005年已经达到50%,今年估计比去年还有所增长。”刘敏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