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自行车:道路“扩权”之声响起
· 自行车:道路“扩权”之声响起
· 逐渐消失的“流动长城”
· 应该对自行车进行再认识
· “自行车之路”为何越骑越窄
· “自行车专用道”
进入城市交通视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自行车之路”为何越骑越窄
  为自行车“扩权”,事实上有着几许无奈:这些年,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慨:自行车是越来越难骑了。

  为什么呢?媒体的一项调查揭开了谜底:如今的自行车道有许多“怪现状”,例如,不少自行车道走着走着会突然“消失”;有的新建道路干脆取消了自行车道;不少自行车道俨然成了停车场;自行车与汽车混行非常普遍,骑车人安全事故不断……

  12月6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做了一次有关自行车的调查。其中有两个核心数据:一个是九成多的受访者认为骑自行车一族的权利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另外一个数字是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他们是被迫放弃了骑自行车。

  可以说,逐渐变窄、拥挤不堪的自行车道,弥漫着尾气和噪音的骑车环境,某种程度上使得骑车变成了一种冒险,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放弃骑车,加入到私家车一族,这是当下私家车数量急剧膨胀的原因之一。私家车数量的猛增,又促使机动车道扩张,进而压缩自行车道,如此反复,恶性循环。

  然而,与之相对照的是,骑自行车众多独特的优势,比如说环保,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节省时间。前不久建设部就提供了这样的信息,现在城市的公交车平均速度只有10公里1小时,而自行车平均速度却是12公里1小时。

  在国外,有“步行城市”、“自行车城市”一说,许多大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统成熟后,会拓展步行者和骑车人的活动空间,这种“返璞归真”的现象让不少国人不得其解,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一种倒退。但实际上,这却是人性、宜居、绿色城市发展的必然。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近年来出现了“新都市主义”潮流,以往盲目将城市进行功能分区的城市规划理念被校正,新型工业、居住、商业、教育不再人为地按区域划分在城市各处,而是混合在一个地方,为人们利用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创造了交通条件。

  此外,步行和自行车的出行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立交桥和人行天桥纷纷被拆除,行人和自行车的行路环境大大改善。封闭的自行车道路系统建设蔚然成风,英国甚至提出了建立一个全国联网的自行车交通网络的设想。

  在国外有的城市,自行车甚至成为公共交通的替代品。在法国里昂,这个城市就像设置公交车站一样,在城市各处设立了170个自行车租赁点,市民只要花极低廉的价格,就可以租到1000欧元的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衔接也逐渐完善。在意大利,地铁里专门有悬挂自行车的装置,人们可以轻松实现代步工具的转换。

  可以看出,在国外城市管理中,改善步行和自行车行路环境,得到了几乎和公共交通同样的重视。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郑也夫认为,城市交通方式应当选择多元化,要适应不同人的不同需求,这样可以缓解任何一个单一手段的压力。单一化实际上不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最后造成的结果是欲速则不达。而国内城市之所以行人和自行车行路艰难,也正是因为公共政策对这一领域缺乏足够的关照。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