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生活周刊
3  4  
PDF 版
· 玩短信
当心“馅饼”
变“陷阱”
· 吃寿康鸡=吃补药?
· 餐桌保胃攻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玩短信
当心“馅饼”
变“陷阱”

  短信成了人们最常见的一种沟通方式。然而,不少人在使用短信的同时,也遇到了许多麻烦,特别是部分sp经营商利用短信网络的复杂性进行违规操作。在此本报《生活周刊》特别提醒大家:有些看上去是“馅饼”的短信,也许一眨眼就变成了“陷阱”。而且这样的短信陷阱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新,要谨慎辨别,以防掉进“陷阱”。

  订阅容易取消难

  笔者的同事就常常收到这样的短信:“**秘书台恭喜您,你已成功开通6元小秘书业务,资费6元/月。可免费使用到一月底。详情询问*****。”如果你一旦忘记取消,那么你就每个月都要多交6元。不少短信业务,在订阅程序上“全面开放”、过于简单,但在取消程序上却繁琐复杂,甚至不告知取消办法。典型案例:刘先生经常收到某网站发来的短信,有一天一不小心按了确认键,就成为该网站手机短信的用户,眼睁睁看着自己被强迫消费。

  莫名其妙被注册收费

  用户余某,突然发现当月手机话费多出了一笔短信服务费用,但他从未使用过话费清单上的这家网络公司提供的“聊天吧”的手机短信服务。经有关资料显示,的确有人使用他的手机号码订阅了此项短信服务。令我们感到不解的是,在手机号码已经成为个人隐私的现在,网络公司为何仅仅凭一个手机号码就完成收费服务的订购?它为何不增加类似须经消费者确认之类的程序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中奖”信息 骗取钱财

  谢先生不久前收到来自沿海城市的一则短信,大意是“恭喜你荣获本公司十周年庆祝活动二等奖,奖品是某著名品牌汽车一辆,欲知详情请拨打电话XXXX”。经联系,谢先生被告知须交纳6000元保价邮寄费才能获得。谢先生经不起诱惑,如数汇款过去,结果石沉大海,多方打听仍无音讯,后向移动公司询问,被告知:无法查找。

  短信互动 警惕SP商套钱

  一些电视报纸等媒体通过电话信息台和手机短信,搞些“有奖竞猜”,“中大奖”或者“免费抽奖”活动。但不明示收费标准。有时发一条信息几元甚至几十元,有些一发信息参与就被告知你加入***俱乐部,这时他们提供的就是包月服务,而实际上在发布广告和或提示语中没有说明此项活动是收费的,也没有提到任何收费标准。

  网发短信 要小心谨慎

  有些手机用户在手机上直接编制短信嫌麻烦费时而又难以群发,就到网站上下载,发送短信群发短信。某些网站就利用人们的这个心理,设置了很多陷阱,使不少消费者花了冤枉钱。比如有一个用户,想上网站看免费电影,,按照网站的提示输入手机号码后,手机立刻收到了15条短信,都是些算命占卜的短信,每条短信后边都醒目的写着“本条收费2元”。

  免费点歌 美丽的谎言

  常常会收到这样的短信:“你的朋友139****点歌为你送祝福,请拨打125****按键进入点歌台聆听这份祝福,本条免费。”为听取留言,消费者就会用手机拨打提示号码,电话中就会传来一段较长的开场白,接着一句“想知道这位朋友是谁吗在歌曲结尾您的朋友会亲口对你说出祝福的。”当歌曲播放完毕,语音则提示:“本信息每分钟收费**元。”这时候你才恍然大悟,但不得不掏腰包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