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12月3日讯( 记者 肖国强) 今天,在由科技部、省科技厅联合主办的杭州国际科技合作论坛上,我国驻俄罗斯科技参赞龚惠平提出,在国际科技合作中,企业要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引进实用的技术人才。
近年来,浙江企业对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合作对象,也成为我省企业的一大难题。为此,省科技厅通过科技部邀请到了我国驻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等13个国家使(领)馆的13名科技外交官——科技参赞,请他们为我省近200名企业和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代表上课释疑。
龚惠平说,要找到国外顶尖人才很难,还往往会面临对方所在国的技术封锁。湖北某企业曾辛辛苦苦通过大使馆找到并说服俄罗斯某著名专家前来工作,但由于该专家掌握了相关核心技术,已经被列入俄方严防技术泄密的“黑名单”而无法成行。此外,引进国外顶尖人才的成本太高,一般中小企业也负担不起。据了解,要聘请国外的顶尖人才来中国开展技术合作,提供洋房、专车,月薪1万美元以上是基本的要求,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实际上,浙江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既要引进一些国外顶尖人才、知名专家,更要引进一些能解决企业实际技术难题的实用型人才。”省科技厅负责人表示,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尤其应当多引进那些已经退休但仍在第一线的外国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工,这样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