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弘扬传统友谊 深化全面合作
· 盛赞中巴全天候友谊全方位合作
· 构筑起完善的水资源保障体系
· “海归村主任”取经“为民好支书”
· 吕祖善会见英国驻沪总领事
· 可基本解决全省区域性缺水或取水水源不符合国家规定的35个市(县)约1100万人的供水问题
· 邮资调整为何不开听证会
· 梁黎明任舟山市代市长
· 临安三千低保户有了“零起点”医疗救助
· 大陈岛掀起新一轮开发热潮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11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发扬“垦荒精神” 擦亮“东海明珠”
大陈岛掀起新一轮开发热潮
  本报讯 (记者 洪卫 椒江区报道组 金志良) 50年前青年志愿队员挥洒汗水的大陈岛,如今掀起了新一轮开发建设的热潮——建设环岛路和通村公路、建造新型交通船,使这里的投资环境逐步改善,一批风力发电、旅游休闲项目纷纷落户大陈岛。随着环岛游步道等旅游设施的改善,海岛风情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今年1月至10月,大陈岛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42%。

  当年,温州、台州等地的467名青年志愿队员响应团中央“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号召来到这里,把荒岛建成远近闻名的“东海明珠”,也留下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垦荒精神。而今,按照台州市的规划,大陈岛将变得更加灿烂,将建设成为生态岛、休闲岛、能源岛和海洋生态渔业基地、海岛旅游休闲基地、石油储运基地、风力发电基地。

  我们在大陈岛凤尾村采访时,正好遇到村干部们查看晒网场的新址。村支书管军武告诉我们,作为垦荒队员的后代,凤尾村的村民正在让一座座无人荒岛变成“宝地”。靠着自己的双手,凤尾村人今年在一个无人荒岛上围养起200多只山羊和黄羊,还试养了25亩羊栖菜,刚刚成立的凤尾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在组织渔民养殖红扇贝。(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而在与凤尾村相邻的卫星村,村文化俱乐部里正举办一个小型的健身舞蹈比赛,在家的100多位男女老少乐呵呵地前来参加。卫星村土地比较少,集体资金也缺乏,怎样解决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呢?村支书王仙友说:“靠的就是父辈们的垦荒精神。”建文化俱乐部没有土地,卫星村人就在海边滩涂围地;没有资金,就由全体村民投工投劳。就这样,今年初在荒滩上建起了文化俱乐部,成了全村人最喜欢去的地方。

  像这样自力更生的事在大陈可以说是俯拾皆是:为了保护海岛的生态环境,他们建起了两个垃圾处理场;为了改变渔村鱼网乱堆的现象,四个网场正在建设;农业龙头企业和渔民专业合作社兴起,大陈岛的海洋经济也不断热起来,养殖面积达150公顷的大陈黄鱼已经游向了国内外市场……

  镇干部许岳明告诉我们:“作为新大陈人,我们已经在‘垦荒精神’中注入了新的内容,更加注意可持续发展。”近两个月来,大陈人投入40万元,在数个岛礁附近放养了1500公斤荔枝螺、2000只鲍鱼苗、500公斤毛蚶苗、600公斤蛤蜊苗、500公斤菲律宾蚶仔等,改善大海的生物种群结构,把向大海的简单索取变成了为海洋资源增殖,开始了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行动。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