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11月24日讯(记者 嵇哲) 一边是农民翘首以盼农业新技术能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收入,另一边却是科研机构大量成果在通过鉴定后就被束之高阁。为解决这对矛盾,在今天的省农博会上,浙江大学专门成立了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并将200多项实用农业技术成果向社会发布。
农民需要的是立竿见影、简便易行的科研成果,而现在的许多科研成果几乎不沾“乡土气”,跟农民的实际需求差距很大。与会的浙江大学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只要科研立项通过鉴定,在评职、评优中能加上分就万事大吉了。对能不能转化不怎么关心。”由此,教师在选课题时只盯住技术含量,贪“高”求“洋”,忽视对科研选题的市场调查分析。其实,绝大多数科研成果还处在“半成品”阶段,科研人员只是完成了实验室的研究阶段,往往没有进行中试。而中试阶段的研发,需要团队的配合,更需要大量风险资金的支持。这是教师、科研人员和高校无法解决的难题。
省农业厅负责人认为,浙大成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打破了院校“重科研、轻推广”的传统错误观念,是其主动融入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更好地服务地方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益尝试。
据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明方介绍,学校专门选派了部分应用研究水平和服务推广能力较强的教授和副教授担任中心的专职教师工作。中心对内将充分整合人才、技术、信息资源,为教师提供一个集技术集成、创新、推广为一体的平台;对外将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移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普及率,及时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有效实现科研、推广、生产的统一和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