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一】
· 【二】
· 【三】
· 天台恐龙的“前世今生”
· 取利有道的杭州“中国诚信画廊”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天台恐龙的“前世今生”
■本报记者 陈 敢 通讯员 丁必裕 杨国球
  10月24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董枝明和日本著名恐龙专家东洋一,实地考察了天台县一个新近发现的恐龙化石点。专家们惊奇地发现,这是一处距今8500余万年前的恐龙墓葬群。在同一地点同时发现恐龙蛋、骨化石,且有两三种恐龙骨化石,这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

  这则新闻一经媒体披露,各大网络争相转载,引起了新的轰动。11月上旬,笔者再次来到天台,追寻恐龙的“前世今生”。

  天台恐龙蛋、骨化石的神奇再现

  天台恐龙蛋化石的发现始于1958年。1975年至1978年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确定了4个“恐龙蛋”和恐龙骨骼化石层位。1981年北干渠施工经过国清寺门口木鱼山(茄湾山隧道)时,在离洞口240米左右处,发现大量的蛋化石。20世纪90年代,在天台酒厂二期工程施工中,又发掘出了上千枚恐龙蛋化石,同时还有零散的恐龙骨骼。据粗略估计,仅酒厂工地一处出土的蛋化石可达4000余枚。这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意。1998年5月,原国土资源部寿嘉华副部长接到报告后作了重要批示,“天台晚白垩纪盆地与恐龙化石研究”经批准立项实施。

  2003年2月,天台县邀请了素有“龙王”美誉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古人类研究所著名专家董枝明教授,以及中国地质科学院资源所矿物岩石学家陈克樵教授,首次对恐龙骨化石进行抢救性挖掘。经过十余天挖掘,董教授认定,这是一具防御性恐龙,是大型的既食草又食肉的恐龙,属于大型蜥脚类恐龙中的巨龙科,是一种目前国内外尚未发现的恐龙。

  迄今为止,天台全县已经发现了44处恐龙蛋化石产出点,最多一处产出恐龙蛋化石竟有5000余枚。赖家、枧头等化石出产点埋藏条件好,龙、骨化石相当丰富。与四川自贡、云南禄丰等恐龙化石出产地相比,天台具有分布范围广、埋藏量大、蛋骨化石共生等优势,是国内外罕见的地质遗迹。

  天台恐龙蛋、骨化石的主要品种

  目前,天台已发现的恐龙蛋化石有张氏巨型长形蛋、国清寺树枝蛋、蒋氏天台蛋、赤城山长形蛋、张头槽圆形蛋、龟鳖化石蛋、椭圆形蛋等10种类型蛋化石。经研究,天台盆地当时生长的有蜥臀目食肉兽脚类恐龙、食草大型恐龙、鸟臀目甲龙科恐龙等,既有骨骼实心的原始类型,又有骨骼中空较进化的虚骨龙恐龙。这表明,晚白垩纪天台盆地生活着种类比较齐全的恐龙动物群。

  张氏巨型长形蛋:这是为纪念北京大学已故著名古生物学家张昀教授而命名。经专家确认,天台出土的恐龙蛋为国内外首次发现的完整张氏巨型长形恐龙蛋化石,共4枚,镶嵌在一块几吨重的大石头上,其中3枚完好无损,最大的一枚长47厘米,最宽处为18厘米,蛋壳明显加厚,为2毫米。这种恐龙蛋化石出土,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国清寺树枝蛋:

  以原始产地天台国清寺命名。蛋体近于圆形,长15厘米,宽13厘米,高9厘米,蛋壳表面粗糙,壳厚1.3毫米,乳突层约为棱柱体的1/3,棱柱体上宽下窄呈圆锥状,排列松散、中空,常形成丰富的弯曲孔道。

  张头槽圆形蛋:

  新种以原始产地天台张头槽命名。蛋体扁圆形,直径9厘米,高4厘米,壳表粗糙具不明显的瘤状物,壳厚1毫米,乳突层为壳厚的1/4,该种蛋体扁圆形、壳表面具有瘤状纹饰、壳厚1毫米。

  蒋氏天台蛋:

  这是一种以天台人命名的恐龙蛋。2002年1月,蒋严根在天台城关双塘地方发现了一种小型蛋化石,该蛋长4.5厘米,宽4.3厘米,高2.3厘米,壳厚0.5毫米,经中国地质博物馆方晓思、卢立伍及中国地质大学杨良锋考证,这是国内外从没发现过的6500万年前白垩纪时代蛋化石新种。

  今年62岁的蒋严根,是天台县自学成才、热心保护恐龙化石的代表性人物,被称为“天台龙王”。1958年,蒋严根首次发现天台恐龙骨、蛋化石。1976年至1978年,蒋严根参加天台县里石门水库北干渠工程施工,有心的蒋严根便在发现蛋、骨化石的出露处做上标记。1981年,蒋严根带着化石,自费去南京大学做恐龙蛋化石鉴定。1997年4月,“上三高速”开工前,他向天台县政府领导作了报告,同时给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写信反映情况。利用工余和节假日时间,他起早贪黑地到修路的各施工区进行观察和记录,收集大量具有研究价值的蛋化石与龙骨化石样品,并送到县博物馆收藏。

  2003年2月,蒋严根受邀全程参与天台县恐龙骨化石的首次抢救性挖掘,并负责具体工作,历时46天。2004年,他从天台县桐柏电力工程管理局退休,被天台县国土局聘为恐龙化石保护的专职人员。由于发现人蒋严根40多年的特殊贡献,他们按蛋化石新种命名规则,把该种蛋化石命名为蒋氏天台蛋。

  天台期待恐龙下“金蛋”

  天台恐龙蛋、骨化石资源是如此的丰富。作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如何在保护的同时,发挥出恐龙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已成为天台的当务之急。

  2003年8月,天台拟建省级恐龙地质公园总体规划评审会在天台举行。评审会一致认为,拟建的73.40平方公里的地质公园内,集花岗岩、火山岩和沉积地层的丹霞三种地貌景观于一体,具有典型性、珍奇性、观赏性、可对比性,是展现古地理环境、古生态环境最直观的标志,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公园内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具有分布面积广、数量大、出产化石层位多、化石种类多,蛋、骨共生等特点,在中国南方地区实属罕见,某些方面已具备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的条件。

  公园建成后的客源市场十分充足,潜在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专家原则通过了天台建设省级恐龙地质公园的总体规划。与此同时,由中国地质科学院陈克樵教授带领的专家组,对我省至今发现的最完整的恐龙化石进行修复、装架。这条恐龙高3米,长5.5米至6米,是一种介于食草和草肉之间的新种,目前尚未命名。

  目前,在规划的恐龙地质公园内再建一个主题公园的构想蓝图又提上了议事日程:未来的天台恐龙遗迹公园预计占地300亩,集科教、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公园内有恐龙广场、恐龙博物馆、地质长廊、白垩纪森林等多种设施。其中恐龙博物馆内陈设龙骨化石和恐龙蛋化石;白垩纪森林里则种植大量大型蕨本类树木;地质长廊将利用光学、声学等科技手段,让人穿越时光隧道,重回侏罗纪。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