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婚姻是第二次投胎?
· 倒一杯水中的学问
· 学方言比学英语重要
· 朱雅仙:向职业化过渡
· 孙秀琴:爱心为本
· 准备张开翅膀的“天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专业知识很重要——
倒一杯水中的学问
  今年7月,作为浙江工商大学社会工作系首届毕业生,顾晶到上海找工作,被“自强社会服务总社”录取成为职业社工,与此同时,他的4位女同学路洋龙、吕佳佳、陈彤和路遥,则被杭州下城区的天水街道招录。除了另外一位进入监狱工作的同学和几位考上同专业研究生的外,他们这一届浙江工商大学首批招收的社会工作系41名学生顺利毕业,真正成为职业社工的,就他们这几个。    

  照路洋龙的看法,目前的社区社工分为三拨,最早退休后,发挥余热做社区工作的老大爷老大妈是社区社工的第一代,四五十岁的中年,拥有一定学历,目前在社区担任职务的属于第二代,像他们这些正规高校社工专业出身的年轻人,则是第三代职业社工,在国内尚为数不多。

  与早期社工相比,第三代社工有更强的专业感,做工作不仅凭热情,更凭理性和知识。

  顾晶向笔者讲述了一个他的同事帮助吸毒者的故事:

  有一回,一位老公安带了一个案主过来,这个案主对社工工作毫不了解,对接待他的社工表现得很反感。说话有一句没一句,一幅不太爱理的样子,问他话也是“嗯”、“啊”、“哦”的,全用语气词来代替回答。后来,顾晶的那位社工同事想要倒茶水给老公安和他。但是这时,这第一杯茶水是先倒给老公安,还是先倒给他?他的那位同事先给案主倒了茶水。果然,这位案主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他变得积极热情,主动讲述自己当时为什么吸毒,吸了多长时间等情况,后来的工作开展得就顺利多了。

  有意思的不是这个故事,而是顾晶这个旁观者。对那位同事来讲,也许不过是出于经验的自然之举,而对顾晶这个社工“科班”来讲,他却从中体会出许多专业道理。他向笔者解释说,凭专业上的“同理心”心理,要求社工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问题、做事情,社工必须意识到,作为戒毒者,内心是极度敏感的,他们会非常敏锐地观察你,从你的细微举动中猜度你对他的态度。而一杯茶倒得好,可以体现出对他的尊重,获取信任。

  这个事例也让我们看到了,老一代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在职社工对科班出身新从业人员起的榜样作用。当然,社工专业毕业的学生,对细碎的事务另具一种理性提炼能力,这使他们的进步很快,也是他们的潜力所在。

  浙江工商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张敏杰教授介绍说,专业的社工工作,有很大的特点就是不仅仅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对个体的具体矛盾进行解决,更重要的通过整体措施设计,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知识调动受帮助对象的自身潜能,强调“和案主一起”,而不是“替案主”工作。这种“助人自助”的职业理念,是早期的非专业社工不具备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