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环境整治
保护绿水青山
——温州生态
建设纪事
□ 宽之父 项赛洁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广大农村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本报温州分社推出系列专版《走进温州新农村》,宽角度、大纵深观察并记录温州市及各县(市、区)、各个领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全面展示温州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果、新典型、新经验,敬请关注。
保护环境,是基本国策之一,是强国富民之要,是科学发展之基。
中国,已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十一五”发展的重要目标;浙江,正全力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明确提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要走在全国前列,加紧开展“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温州,正把保护环境作为温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解之题、难解之题和可解之题,坚持“民生优先、科技优先、节约优先、生态优先”,以环境污染治理为重点,打响了一场环境整治硬仗,保住青山绿水,令百姓欣喜的污染整治与生态建设热潮正在温州形成。
理念已统一——
“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先行区,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与百姓生活日新月异,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承载力也经受巨大挑战。这些年,温州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部署和要求,加大了环境保护工作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市委、市政府清醒地看到,温州有些领域的污染问题依然严重,这不仅仅是一个生态环境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问题。唯有痛下决心、使出硬招、强力治理,坚定地走“整治-遏制-根治”的路子,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温州市委、市政府认为,保护环境是“必解之题”。环境污染问题,事关科学发展,事关社会和谐,事关民生民心,事关文明进步。科学不发展,不行;发展不科学,就没有意义。于是,理念越来越统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民生优先、科技优先、节约优先、生态优先等“四个优先”。“民生优先”,就是要关注和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现在,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危害群众健康、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焦点问题,必须切实解决。“科技优先”,就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循环经济,归根到底是依靠科技进步,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节约优先”,就是要着力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安全保障型社会。温州受到的要素制约十分突出,必须强调从节约开始入手。“生态优先”,就是把“绿水青山”当成“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抓发展,就是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同时,保护环境,对温州来说又是“难解之题”。因为温州的环境问题已不是一个局部的、轻微的、暂时的问题,而成为涉及多个方面、情况日趋严重的突出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十五”期间,在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的情况下,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有的指标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还处于领先位置。但是,温州的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水环境的污染已相当严重。鳌江流域是全省水质最差的水系之一,市区内河和温瑞塘河大部分站位水质为劣五类,不能满足功能要求。同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居高不下,大气污染严重。此外,近岸海域海水轻度以上污染范围不断增加,赤潮频发。
令人欣喜的是,温州把保护环境作为“可解之题”。这是综合温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环境污染整治成效和环保工作基础等各方面因素得出的结论。温州经济发达、活力十足,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这为抓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随着生态市建设的深入推进,各级干部群众的环保法制观念和生态建设意识不断增强,主动参与环保事业。与此同时,环保科技和环保产业发展迅速,环境保护的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今后一个时期,温州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实现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基本达到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农村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环境监管能力进一步加强,环保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通过验收,达到生态市建设的阶段目标要求。
行动重于一切。如今,对环境污染问题,温州从政府到百姓,都有了壮士断腕的精神、破釜沉舟的气魄、志在必胜的信心,痛定思痛,下决心,下猛药,坚定打赢重点污染整治攻坚战。
重拳已出击——
盯住重点
逐一打响“治污硬仗”
温州的环境污染整治工作任务,无疑是全省最艰巨的。省政府确定的“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八大水系中,瓯江、鳌江、飞云江三大水系都有整治任务,11个省级环境重点监管区,温州占了2个,分别是平阳水头制革业和全市电镀业。今年苍南废布角料褪色业又被列为准省级环境重点监管区。另外,温州还确定了16个市级重点环境污染监管区。对温州而言,抓生态市建设,抓环境保护,重中之重的任务就是抓环境污染的治理。
温州重点围绕“一江(鳌江)、二业(水头制革业和全市电镀业)、十六区(16个市级环境严管区)”的整治目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通过严格监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一些环境问题得到解决,一些环境污染得到缓解,一些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重拳出击,遏制污染。一场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环境污染整治攻坚战”正在温州打响:
平阳水头制革业的整治。平阳水头制革基地是全国挂号的重点污染源。按照“治水头带鳌江”的整治思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多管齐下抓好整治,确保今年底前COD和车间排放口重金属铬达标排放,并完成污泥无害化处置。同时制定氨氮达标整治计划,确保2007年鳌江流域环境污染得到基本控制。具体整治方法为:一是把住源头,具体要做到“三个必须”,就是水头所有制革企业,都必须纳入监管范围;所有纳入监管范围的企业,排放的污水都必须进入污水处理厂;所有污水处理厂都必须达标排放。二是严格执法,概括起来是“三个一律”,就是对偷排、直排的污水处理厂一律要予以严厉处罚,对屡次不达标的污水处理厂一律进行停产整顿,对整改无望的企业一律强制关闭。三是深度处理,就是在提升环境容量上做文章,通过接管,把水头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引入鳌江入海口,再通过深度处理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来自温州市环保局最新的消息,本月15日,水头所有制革企业全面停产整顿,原有的162家制革企业将组合成30家企业,待排放达标后才能重新投产。此举可谓是真正的“壮士断腕”!
电镀业的整治。前阶段,温州各地按照“打非入园”的要求,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全市电镀企业量多面广,非法的还有不少。这些电镀企业普遍规模小、档次低、技术工艺落后、治理水平低,是温州最为严重的污染源之一,整治任务非常艰巨。如今,温州电镀业整治战役这样打响:一是要严厉打非。严格执法,确保非法电镀企业打击取缔率达100%。二是加快入园。加快电镀基地建设和规模电镀企业的扶持和提升,近期目标是进入基地实现集中生产的电镀企业占全市总生产规模的30%,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50%;全市1万升以下规模的电镀企业淘汰30%,其余70%通过整合提升规模;4万升以上规模的电镀企业增加10%。通过努力,确保全市电镀企业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率和电镀污泥有效处置率均达到90%。
16个市级严管区的整治。温州于2003年向社会公布的16个市级环境重点严管区,通过近三年的努力,瓯海南湖废塑料加工业、苍南废布角料褪色业等6个严管区先后通过市整治办的考核验收,其他10个严管区也在按照既定计划积极组织实施。按照《重点区域行业环境污染整治实施方案》的要求,到2007年16个严管区要全部实现“摘帽”。今年,温州将完成瓯海泽雅废塑料、苍南卤制品、平阳烂板业、龙湾蒲州拉丝业4个市级严管区的整治验收。除此之外,龙湾不锈钢拉管业、龙湾合成革业、开发区合成革业、鹿城制革业、三垟湿地保护区等严管区,都在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争取有新的突破……
今日之温州,一场又一场“环保风暴”在刮起,一个又一个行业在整治中“蜕变”,一片又一片区域正在恢复着绿水青山。用温州市环保局局长叶钢炼的话说:“温州近两年的‘治污行动’,就是啃一个又一个硬骨头、打一场又一场硬仗、规范一个又一个行业、恢复一个又一个区域的生态。不管有多艰难,都要干下去。这是政府部门的责任所在,也是温州和谐发展的要求所在,更是777万温州人民的期盼所在。”
态势正形成——
遵循“治污法则”
建设“生态温州”
从目前温州整治环境污染的策略与举措看,主要遵循了三个法则:
一是“堵疏结合”。“堵”与“疏”,一张一弛、猛宽相济、文武相用,是整治污染的关键举措。所谓“堵”,就是坚决打击,绝不姑息、毫不手软,让非法排污企业没有生存空间,没有发展余地。围绕治污目标,以“绿箭行动”为载体,保持对各种违法排污行为高压严打态势,切实加大打击力度、频次和广度,做到抬头一起、狠刹一起,发现一件、严打一件,让非法排污企业没有喘息之机。所谓“疏”,就是加强引导,加强调控,规范管理。多管齐下,“打击非法排污企业”与迁入园区统一管理结合,能整改的整改,能治理的治理,能搬迁的搬迁,做到既抓整治,又抓调整。通过打击取缔一批、整治整合一批、规范提升一批,实现中、小型企业全部“入园”。
二是“标本兼治”。解决环境问题,关键是要有治本之策。当前,温州以生态市建设为龙头,把环境污染整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城乡功能区划调整紧密结合起来,强化从源头治理污染问题,走产业集聚发展、污染集中处理、资源综合利用的路子。一要切实推进“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工业循环经济,逐步形成企业清洁生产、园区生态工业、节约型社会等三个层次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二是深入开展节能降耗,下大决心淘汰那些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生产能力,从源头上加强对环境污染的防范和控制。
三是“建管并举”。温州结合“百项千亿工程”,按照近中远相结合、突出近期的原则,建立健全生态建设项目库,加快生态重点工程和优先项目的建设,抓紧时间规划一批、实施一批、建成一批。当前,温州重点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流域性污染的集中治理能力;对未经验收的严管区要以高要求、严标准加快整治进度,对已通过验收的严管区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监管力度,防止污染反弹,做到验收一个、见效一个、巩固一个。
下一步,温州将进一步加快生态市建设,全面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快生态工程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继续推进温瑞塘河整治,加快温州生态园和生态公益林建设,提高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功能。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推进“改厕、改厨、改圈”和垃圾、污水集中处理,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减少农村面源污染。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建设垃圾发电厂就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典型,温州市场化的垃圾处理已走在了全国前列。温州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加快发展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实行严格的环境总量控制,加快实施工业生态化改造,推广农业循环经济技术,逐步形成企业清洁生产、园区生态工业、节约型社会等三个层次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切实维护环境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首先,切实保障饮水安全。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其次,要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第三,着力解决扰民严重的噪声、餐饮业污染问题。
如今,温州的广大百姓,看到了污染治理所带来的可喜变化,实施生态市建设的步伐正进一步加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水头制革业:
停产整顿,再谋新生
11月5日,平阳县召开了水头制革基地全面停产整治动员大会,宣布于本月15日下午6时起,基地内所有制革生产企业一律停止生产,进行全面整治,现有162家制革企业将进行一轮洗牌重新组合成30家左右,控制废水日排放量,以改善鳌江流域的水环境质量。作为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平阳水头制革基地要求于2007年通过整治达标验收,其整治结果还直接影响着鳌江流域水环境。由于水头制革基地是我省存在问题最多、摘帽难度最大的一个重点监管区,温州市环保局与平阳县政府对此准备打一场彻底的攻坚战,实行全面停产整治,以确保如期摘帽。根据部署,水头制革基地内现有制革企业162家。通过重组的方式组建新企业的总数控制在30家左右。为避免出现企业“低、小、散、乱”现象,新组建的企业要求必须具有较大的生产规模,厂区要有2000平方米以上,采取清洁生产工艺,把档次高、经济附加值高的皮革作为主要的产品。
·全市电镀业:
“入园”规范,清洁生产
温州电镀行业伴随着温州轻工产业的崛起而发展,2005年全市共有持证电镀企业744家,承揽约500亿元产值的制造业产品镀件的表面处理。但是,大量作坊式的电镀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如今,温州取缔了812家非法电镀企业,着力高标准电镀园区建设,加快推进电镀产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坚持以相关产业为载体,依托眼镜、烟具、锁具、电工电器等基地的产业集群,科学规划和发展电镀基地,整合优化提升现有电镀基地。目前,鹿城后京电镀基地已完成基本建设,企业陆续入园生产。瓯海电镀园区已完成征地协议签订、入园方案拟订等各项前期工作。龙湾基地已具备施工条件,很快将进场施工;用于申报电镀标准厂房建设用地指标的317亩土地也已基本完成征地工作。乐清、永嘉、瑞安、平阳、苍南等地的电镀园区都已列入当地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正紧锣密锣开展前期工作。到2010年,温州将彻底解决电镀业“低、小、散”和污染严重的局面,实现清洁生产、优质高效的总体目标。
·苍南褪色业:
“褪”一步,海阔天空
经过两年的整治,苍南小褪色加工基本被取缔,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所谓褪色,就是把收来的废布角料,浸泡在一种叫次氯酸钠的化学溶剂中,将它原本色彩褪去的过程。废布角料加工是苍南县传统支柱产业——再生纺织行业的初始环节,已有20多年历史。在2004年大规模整治前,苍南县褪色池总数近4500个,涉及11个乡镇、130多个村居,年加工废布角料总量30万吨以上,从业者近3万人。但小褪色加工污染,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危害了群众身体健康。两年来,苍南把再生纺织褪色污染整治作为全县环境整治的重中之重,全面打击取缔非法褪色加工。据统计,两年来苍南县共查扣废布角料1200多吨,捣毁取缔褪色池5000多个,查缴褪色剂400多吨,全面取缔了废布角料褪色点。同时,积极帮助扶持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如宜山镇水亭村在农业部门农技专家帮助下,开始以栽种杨梅为主导性副业。龙港镇水深村群众集资购置了40多台织毯机,从事毛毯制造业,使农村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泽雅废塑料业:
整体消亡,发展生态经济
瓯海区泽雅镇废塑料洗涤加工业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到去年底全镇有加工点615家,拥有打浆机252台,各式造粒机349台。由于生产过程中没有任何污染治理设施,给当地环境带来巨大污染。经过几个月的清理,目前全镇所有打浆机、造粒机全部自行拆除,社会稳定,整治工作取得全面胜利。当前,废塑料整治工作已转入长效管理阶段,防止污染反弹。如今,泽雅的生态环境恢复迅速,“农家乐一条街”等项目正加紧建设,生态修复工作已全面展开,转产群众的产业规划、政策导向工作正在实施。作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泽雅,近期又增添了一项新的旅游项目——泽雅大峡谷漂流。这是泽雅镇自废塑料污染整治后,首个正式对游人开放的旅游项目,该项目正成为温州市内最长的一个峡谷漂流。李垟村将以温州明清时期版本打造温州古城微缩版,让游客在游玩中体验古城的韵味。大坪头村和麻芝川村还将开发两个果园,供游客采摘,附近还将开发一个溪滩,供游客钓鱼、烧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