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中国新建筑,平均寿命不到30年
· 中国新建筑,平均寿命不到30年
· “China”
不应意味着“拆了”
· “夭折”不全为危楼
中国新建筑平均“活”不到30岁
· 商业利益急功近利
一些有价值的建筑轰然终结
· 大量建筑“非正常死亡”
“推倒重来”不符合科学发展观
· 欧洲老屋最自信
英国建筑平均寿命132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大量建筑“非正常死亡”
“推倒重来”不符合科学发展观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日前发表演讲时说,应该提倡对老旧建筑进行再生设计,避免破坏性建设。建筑的短命现象,特别是大量处于设计使用年限的建筑被拆除,不符合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价值灭失,不能做到物尽其用,是建筑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

  宋春华介绍了欧洲发达国家改造老旧建筑的一个典型案例。

  在挪威首都奥斯陆,有一栋1953年建成的大桶仓粮库废弃后,政府没有把它拆除,而是决定对其再利用进行招标,最后中标的用途是改建为大学生公寓。具体的改造设计方案是,从中间打开建成通道,两侧就是辅助房间,作为小厨房等,里面作为学生起居室。现在,旧粮库已经变身成为16层的大学生公寓。

  从功能上来看,这栋建筑原来作为粮仓,其主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而且本身就做了外墙外保温;经过改造后,在粮仓立面重新刷上涂料,造型就显得非常独特,而且有些后现代的意味。

  从文化角度来看,改造者是以尊重文化、重视历史的态度来进行再生设计的。在公寓入口,保留了当年运送粮食的一个电力机车车头,还保留了当年用来称粮食的大磅秤。

  这跟国内对待老旧建筑的态度完全不同,国内对待老旧建筑的普遍做法可以说是“太随意、太残忍”,通常是一炸了之、一拆了之。对建筑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推倒重建,是一种最原始、不科学的城市更新方式,造成一些有保留价值的建筑、设施、古木、风貌等随之消失,会给城市留下永久的遗憾和创伤。

  宋春华提出,我们更应提倡通过维修更新,改善老旧建筑的居住环境,延长其使用年限。“因建筑本身以外的其他原因需要拆除的,也应由相应部门和专家论证,重要地段的建筑甚至应进入听证程序。”

  建筑的“非正常死亡”,会带给我们数量庞大的建筑垃圾和环境污染,伴随其中的资源、人力的巨大浪费更是不可忽视。现在我国正在建设节约型社会,而延长建筑寿命就是最大的节约。假如我国建筑寿命延长10年,节约的人力,以及建造房屋的水泥、钢材、水、电、机械的折旧费用等资源,将是一笔可观的费用。而保留城市各个时期的建筑,也是延续城市文脉的有效途径。建筑寿命延长了,城市应有的延续性有了展示的空间。

  专家指出,节俭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科学精神,是一种社会整体理念。所以爆破拆除和房屋建设,同样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综合建筑物的结构寿命、使用寿命、人文寿命和商业寿命,用科学精神加以谨慎处理。

  (本报综合新华社、《北京日报》等报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