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失物招领处”到哪去了
· 都是“速度”惹的祸
· 山林深处开赌场
· 身残志坚
· 东航一机长辞职
被裁定赔偿170万元
· “各扫门前雪”也得付出代价
· “这个冬天挺温暖!”
· 黑手伸向国家油库
· 西安整治遮牌婚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慈溪市一些乡镇、街道赶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为困难群众抓紧盖房——
“这个冬天挺温暖!”
本报记者 洪加祥 通讯员 赵科
  墙上新刷的白浆还是湿的,门窗仍散发出幽幽木香……11月3日,在冷空气尚未到来前,慈溪市坎墩街道三四灶村村民胡万盛拖着病体,在村民帮助下搬进新家。望着50多平方米的新房,他感慨地说:“上个月,老屋墙体开裂倒了,只剩半堵墙,我正愁今年怎么过冬。现在政府出钱帮我盖起新房,今年的冬天,很温暖。”

  多年患病致贫,老胡靠打扫村路,村里每月发他700元工资,因此不是“低保户”。按我省时下的政策,今年要完成“低保”无房户的建房援助任务,明年才能援助像老胡这样的困难户建房。

  老胡今年为何能盖起新房?一个月前,听说市里今年没有对困难户的建房救助计划,村党支部书记周杏根心急如焚。他一方面准备安排老胡到村干部家里过冬,又抱着一线希望,带着老胡,找到了坎墩街道分管社会福利的干部胡巧云。

  看到老胡家只剩半堵墙,胡巧云心里很难过,马上找到街道主任沈均达汇报。刚调到街道的老沈明确表示:“老胡如没有房子过冬,我们就是失职!”为此,带着建房报告,他到市里反映,并带来市有关部门的同志到老胡家察看。最后,市领导表示,既然此事明年要做的,今年能提前做岂不更好。10月初,市财政局把1.1万元建房补贴送进村,村里请来泥工、木匠,开始为老胡造房。

  经济发展不忘困难群众。今年,该市已出资1200万元对全市低保范围内的住房困难户,每人补助12平方米住房,按每平方米71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其中,建房救助资金70%由市里承担,镇、街道负担20%,户主承担10%,并要求赶在寒冬到来之前,为400多户低保户盖起新房。在周巷镇,我们看到该镇已为97户“低保户”盖起新房。看到登州街村姚夏江兄弟、7人智障的两户困难人家无房,镇政府花了半个月时间盖起了新房。

  老胡搬新房,村干部比自己迁新居还高兴,有的请来电工接电线,有的挖管道送自来水到胡家,还有的帮助装门锁……周杏根说:“以往,台风来临前,我都要在第一时间去动员胡万盛转移,今年也曾叫他转移过3次。以后,他住进这结实房子,再有台风来,大家也省心了。”

  老胡搬进新房,亲戚朋友中有人送抽水马桶,有人送桌子和凳子,还有人帮他铺地板……侄儿胡红杰也把自己的新床让出来。红杰说,我有个想法:叔叔务农一辈子,至今孤身一人,我送张床给他,好让他以后相亲时,面子上好看些。高兴之余,村民们一遍遍地冲着老胡“闹新房”,叫嚷:“有了新房子,胡万盛可以娶老婆啦……”

  村民的这些话,让老胡的嫂嫂陆凤娣泪流满面。她说,胡万盛年轻时相貌堂堂,不仅村里有人喜欢他,外村的姑娘也看上他。当时,有位外村姑娘看中他后,到家里一看,只剩下一间祖上破屋,连张像样的床也没有,姑娘丢下一句话:“没有新房,谁肯嫁给你当老婆?!”破屋娶不进新娘,成了这位53岁的“光棍汉”心中一个永久的“痛”。

  老胡站在房门口,笑得合不拢嘴。他对我们说:“我从小做梦都要住新房子,现在政府帮我造了,我一定会有更好的日子过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