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时空对话中的六万片瓦
· 空间的对话
· 时间的对话
· 乘沪萨列车穿越“世界屋脊”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时间的对话
  当中国美术学院建筑系主任王澍构想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模样时,他脑海里常常浮现出的,是江南的一座几乎被遗忘的小城,慈城。

  一位慈城的长者回忆道:历史上,由于战乱,或其它诸多原因,全镇许多角落里,堆满了一块块的小瓦片。不起眼的瓦爿垃圾,在能工巧匠的手里,能搭配起一间一间的房子。这种应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方法,在慈城是一大创举。到现在,这些瓦爿房,仍然布满了全镇的角落,组成了独特的风景线。

  秦砖汉瓦。其实,瓦的发明,可以追溯到更遥远的时代。

  张华《博物志》中说夏桀做瓦盖。春秋时期的遗址,较多发现板瓦、筒瓦、瓦当,可知屋面已开始覆瓦。《春秋》隐公八年,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会盟的地点是在周王朝的温,但书中仅记为覆盖有瓦的屋,可见这是在当时人人皆知的伟大建筑。到了战国时代,一般人的房子也能用瓦了。

  慈城设治始于吴越勾践时(约公元前473年),名叫句章。县治在余姚江畔城山地方,作为越国的屏障。在这座小城里,以前一直有叫“泥石社”的组织,其实就是建筑队。“泥石社”担负起全镇的土建任务。

  王澍在慈城看到大量不断堆砌而成的墙面,感叹不已。慈城人用砖瓦混合建筑的技术非常高超。他们从来不轻易废弃任何的材料,总会在重建的时候把之前的砖瓦等混合进去,再塑完整平滑的墙面。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墙面所包含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当他在一面慈城人家的墙面,看到80多种不同时期的材料时,遥远的时间已非不可捉摸,而是扑面而来。

  王澍开始致力于民间建造体系的研究。他的一个观点就是,中国的建筑是一个演进的过程,而不是进化的过程,很多拥有长期历史的建材仍然存在于当前的城镇中。不同的时间线索同时包容在这些建筑里。

  6年前,在西湖边,他造了一段土墙,再将瓦用立铺的方式在上面做了一条路。这个作品表达了他对于建筑的时间性的思考。使用的夯土和瓦都来自当时的河坊街拆迁现场。

  王澍说,人们一直认为瓦是传统的东西,但许多当代的建筑却放弃了这一传统元素。在江南,老房子的屋顶一般都是用瓦片做成的。不仅如此,苏州园林的地面大量铺瓦,还可以用瓦和砖砌墙。瓦不但传统,且具有现代性,然而这种现代性长时间内不被发现。

  什么是适合中国的建造方式?什么样的生长模式是适合中国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的设计给了王澍一次更大规模地实现自己想法的机会。

  一期已经完工的象山校园拥有明显的本土化风格。楼层的房檐和屋顶用300万片不同年代的旧青瓦组成,这些青瓦都是从华东各省的拆房现场收集到的。建筑外立面几乎都由密檐瓦作和围合院落内立面的原色杉木构成,房顶的角度介于现代建筑的平顶和传统坡屋顶之间。

  当初王澍提出这个方案,从上到下都有点担心,从来没有人做过这种东西。大量新手法的运用的确加大了建造的难度。王宝根师傅参与了象山校区一期工程的建设,他提到,新材料旧材料他都用过,而要两者相结合的方法让他犯了难。瓦片的覆盖专门请了民间工匠进行铺设,毕竟,高层建筑中运用这种方式,技术是复杂一点。

  那些本来要遭到废弃、碾碎的瓦,居然在这个国家级美术学院里找到了自己新的角色。校区的这些建筑就像真正的“老房子”,不知情者还以为他们已经有了好几十年的历史。

  王澍说,这些瓦,大部分并不是年头很久的古瓦,它们被拆下来的那些房子的建造年限也就在20年左右。这20年,我们周围的建筑几乎换了一茬,而建筑的“失语”现象日益严重。我们能听懂这些瓦在对我们说些什么吗?

  当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展之一,被誉为“艺术界的奥林匹克”的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设计方向王澍发出邀请后,他很快就构想出了“瓦园”这个方案。

  起初,他计划运25万片从江南各处拆下来的瓦片到威尼斯,修建一个1600平方米的建筑;后来做了一些调整,瓦减少到6万片,建筑面积也减少到800平方米。

  瓦是朴素的,沧桑的。“瓦园”将具有独特中国味的瓦带到了世界,让城市和岁月拥有回忆。对建筑师们而言,“瓦园”无疑是一个多重命题。

  今年双年展的主题是“超越城市”。“瓦园”并非一个真正的可以居住的建筑,但植根在一系列本土建筑的探索中,用象征的方法回应了这个主题。

  瓦虽无语,但六万片瓦聚拢在一起,我们却能清楚地听到它们的呼吸,不仅是建筑本身,更是岁月积淀里中国文化特殊的声音。

  与其说是建筑师选择了瓦,不如说是瓦从时间深处穿越而来,选择了建筑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