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专版
3  4  
PDF 版
· 温州现代农业亮点纷呈
· 温州掀起农村能源生态革命
· 亮一个品牌 富一方农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0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让村庄更优美 让GDP更“绿色”
温州掀起农村能源生态革命
  让村庄更优美 让GDP更“绿色”

  温州掀起农村能源生态革命

  目前,在温州农村悄然进行着一场能源生态变革。这场静默的革命,带给温州农村的,不仅是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河水,更重要的是,它还给温州农业发展找到了可持续的良性模式。

  今年以来,温州农村能源改革捷报频传,完成42个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的项目技术服务;完成省“811”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污物治理实施方案的前期工作,有29个畜禽养殖场实施大中型沼气工程;完成太阳能推广3万平方米……温州农村能源建设跳出“就农村能源抓农村能源”,在技术推广、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上取得明显成效,走出了一条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新路子。

  一场农村能源的生态革命

  在马屿镇石井村,白鹭常常不请自来。这个被专家称为“环境监测鸟”的“挑剔客人”,如今成了石井村人民的骄傲。用村民金明余的话说,这几年,村里大变样,就好像“生活在公园里一样”!

  这是温州市“十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在马屿镇推进的必然结果,越来越多这样的如画美景,在村民的家门口呈现。

  在推进“十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这场农村能源生态革命过程中,温州科学筹措,合理分解,根据各地实际,在欠发达农村地区结合“改厕、改厨、改圈”,推广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茶(果、蔬)”等生态模式,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2005年1月到2006年8月底,温州市已在农村建成生活污水净化池4.8万立方米,建设生态公厕151座,计1.66万立方米污水净化池,建设农村户用沼气600户,合计建设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6.94万立方米,形成日处理23.1万人的生活污水能力,可年处理农村生活污水840万吨,受益农户达7.2万户。

  如果说“十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推动的是农村户用沼气的普及,以沼气池为纽带实现了农村生活的“三改”现象——改厨、改厕、改圈,初步建立了农村现代化的生活雏形,那么农村太阳能利用,就是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先锋”,为农村的环境优化奏响了未来的序曲。

  在瓯海区瞿岙村敬老院住了三年的林秀妹老人,谈及敬老院的生活一脸笑呵呵,在这里,烧水做菜用的是沼气,洗澡淋浴用的是太阳能,“爱用多久就用多久,干净还不费钱”。在瞿岙村,村委计划投资53万元,分三期推广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主的太阳能利用工程。到目前为止,第一期已经有31户村民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村民普遍反映良好。村支书叶长生算了一笔账:如果每户村民都能用上太阳能热水器,全村每年可节约生活用电15万千瓦时,节约的电费共计8万多元。

  相对于常规能源的高昂价格和紧缺性,太阳能具有使用的“免费性”和储量的“无限性”,而且生态环保,到2005年为止,温州市共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3.55万平方米,折合标准煤86.72万吨,2005年新增受益农户2.2万户。在永嘉、瑞安等地,农村太阳能已经开始成片推广。现在,温州的太阳能利用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

  在清洁能源的推广过程中,温州以项目带动建设,以示范推动影响,以成效促进了各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了一批如瞿岙村大面积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生态能源示范村;如龙湾中学的厌氧消化加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示范点;如德国利浦罐或地上、地埋等形式各异的畜禽污废沼气处理项目;以及户用“猪-沼-菜”等各具特色的示范工程百余处,极大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清洁能源利用率。

  让循环经济走进新农村

  谋生、致富需要和自然环境的保护相互融合、科学发展。在我省发展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百项重点项目中,温州农村清洁能源项目被列入温州市十一个项目之一,成为“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基础。

  文成县黄坦镇的生猪养殖业曾经饱受质疑。这个代代以养猪致富的著名仔猪养殖基地,给村民们带来创收的同时,一年8万头生猪污染物的直排入流,也近乎毁灭性地重创了镇内生存环境。从去年起,该镇在占里村进行沼气户用试点,由政府出资每户补贴1000元,帮助村民建设沼气池。同时,黄坦镇还投资87万元,对污染大户顺发养殖场进行了规模化畜禽养殖沼气工程。现在,顺发养殖场的日处理污水能力已达30吨,预计年可产沼气4.32万立方米,产生的有机固体肥料可达2130吨,可供当地蔬菜基地、苗木基地、水果基地生产使用。据初步估算,顺发养殖场年可利用废物资源价值达25.53万元,其中净增收入9.08万元。循环经济让黄坦镇生猪养殖终于找到了生态发展的出路,今年9月,文成农村沼气国债项目通过了农业部审批,为温州珊溪水库治理提供了技术出路。

  近年来,随着温州农村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经营方式从分散性向集约化饲养转变,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与持续发展的矛盾越加突出,于是,该市因地制宜,推广规模化畜禽养殖沼气工程。

  在实践过程中,温州探索出规模化畜禽养殖沼气工程的“三沼”综合利用新路子,形成“猪-沼-作物”等农业循环模式:沼气用于炊事照明、猪舍消毒灭菌供暖保温,还可用于发电等,沼液沼渣作为高效无公害有机肥用于果园、菜园、稻田、养鱼等,沼液还可用于浸种等,使温州畜禽养殖业走上与环境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确保落实“811”环境整治目标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任务,引领畜禽排泄物治理走科学化、规范化、效能化的道路,温州还对畜禽养殖沼气工程进行会审,邀请省、市领导和专家严格把关、科学论证,提升了各个工程项目的工艺质量和科技水平。2006年,温州有30个畜牧场将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低成本化”的要求,建成生态型、环境型、能源型沼气工程,从根本上改善畜禽养殖业生产的生态环境。

  在苍南县的百纳獭兔养殖场,5.6万头獭兔排泄物可年产沼气8.4万立方米,相当于2600多瓶液化石油气,产生的沼肥还可以满足周边500多亩蔬菜基地的需求;列入国家星火项目的乐清南塘欣欣种猪场可日产燃气400立方米,供气300户,日处理废水达90吨……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温州农村生态能源建设推进过程中,上下一盘棋,建立了干部、职工联系县、联系点责任制度,分片推进,提高了温州生态能源建设的总体水平。

  让循环经济、绿色GDP走近农村,温州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在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的质量,促使温州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和谐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