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俞,到广场上练习锣鼓去。”“小杨,一起去跳腰鼓舞吧。”……9月26日晚6时多,夜幕刚降临,富阳市湖源乡窈口村的村民们便老少相邀,到村里的广场上唱戏跳舞,寂静的小山村沸腾了。
“村里每晚都像过节一样热闹。”听着老伙伴们吊嗓子,看着年轻人跳竹板舞,73岁的潘根南老人乐呵呵地说。
窈口村是富阳市西部山区的一个偏僻小村,经济虽不发达,却是远近闻名的“山乡文化明珠”。村民们吹拉弹唱、唱戏跳舞,个个都有一手。在给村民生活找乐子的同时,小村庄也为全省各地的戏剧团输送了30多名演员。
“村民爱好文化生活有些年头了。”村支书倪伟根自豪地说。早在上世纪60年代,村里就组建了一个挺时髦的业余剧团——窈口俱乐部,自编自演当时流行的样板戏。上世纪80年代,村里还专门请来桐庐一位退休的越剧演员言传身教,成立了窈口越剧团。从此,全村老少都对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茶余饭后,家家都能听到“咿咿呀呀”的唱戏声。
如今,窈口村除唱戏外,还组建了梅花锣鼓队、健美操队、红绸舞队、竹板舞队等近10支文体队。各个文体队里,婆媳、妯娌双双排练、演出的不在少数。每到晚上,村里都有一台农民自排自演的节目,村民们争相施展“绝活”。逢年过节的大型群众文艺活动和每年夏天的纳凉晚会,更是吸引了邻村的百姓来观看。“那场面和城里人听歌星演唱会的气氛不相上下。”倪伟根风趣地说。
9月26日晚,在村文化公园的凉亭里,梅花锣鼓队正在排练。吹唢呐的俞乃仁笑着说:“白天干农活,晚上吹唢呐,我们的夜生活不比城里差。”在广场上,竹板舞队刚跳完,等在一边的腰鼓队就登场了。72岁的老太太倪慧玲也动作敏捷地舞了起来。“我们家祖孙三代都能上台。我和儿媳妇能唱越剧《十八相送》,小儿子演武生,小孙子能拉琴。村里逢年过节办文艺晚会,我们一家少不了。”倪老太说,“我唱戏从小唱到老,一唱连烦心事都没了,而且跟儿媳妇越唱越亲,从没吵过嘴、红过脸。”
“大家文化生活丰富了,打牌、搓麻将的人少了,村风好了。老少一同娱乐沟通,邻里、婆媳、妯娌等人际关系也更加和睦融洽了。”村干部开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