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村庄集聚:海盐进行时
· 通过民意取得合法性
· 四分之三村庄的命运
· 调整中的乡土秩序
· 更多的公共服务满足农民需要
· 行将消失的自然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0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更多的公共服务满足农民需要
  省农办副主任邵峰说,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社区要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特别是由于在这一过程中,农村家庭的规模趋于小型化、功能趋于单一化,家庭许多功能将向社会转移,这就需要通过私人服务和公共服务来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服务的发展需要服务对象的集聚,这样,像现在正在发展的农村放心店就会有人去办、有利可图;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投资省、共享性高,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可大大节约土地。所以,总的趋势是要减少村庄数量、扩大村庄规模。

  “政府就要顺应这种规律,制订村庄布局优化规划,一方面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一方面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村集中。应通过缩减自然村、合并小型村、搬迁高山村、保护文化村、改造城中村,来建设中心村。”邵峰说。

  “过去20多年中,一些发达地区由于缺乏规划,农民住房建了拆、拆了建,有的已建了五六代了。今后,我们再也不能让农民如此浪费投资了。”

  邵峰介绍,这几年,浙江省各县已完成了村庄布局规划的编制,这些规划实施到位后,全省的行政村数量将从目前的3.5万个左右减少到2.4万个。

  邵峰强调,“这一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既要尊重农民,又要引导农民,还要妥善处置好村与村之间的集体资产和土地。”

  而江苏如皋市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的成功也给了海盐很大的信心。海盐官员在如皋考察时发现,这个县以每户补贴一万元用于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鼓励农民搬进新村。

  因此,海盐县委副书记章剑认为,这一轮规划是海盐顺应形势的主动作为。

  章剑说,经过改革开放初期和二十世纪90年代两次建房高潮后,现在是第三波浪潮。一份调查材料显示,从2000年到现在,海盐每年有2000多户农民翻建新房,占到全县农户数的2.5%以上。

  “如果现在不抓住时机事先规划和引导,等建好了再规划或者拆迁,将会留下很大的后遗症,也会造成巨大浪费。”章剑说。

  但是,海盐也为一些特例留下了口子,比如对于不在规划点,但进入规划点建房又确有困难的农户,可凭危房鉴定报告进行原地维修或重建。

  海盐县委书记梁群说,村庄布点规划与实施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推进农民适度集中居住,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保护耕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