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村庄集聚:海盐进行时
· 通过民意取得合法性
· 四分之三村庄的命运
· 调整中的乡土秩序
· 更多的公共服务满足农民需要
· 行将消失的自然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10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行将消失的自然村
  陆间屋自然村位于澉浦镇永新村,澉浦镇是一个海边小镇,人民富足。

  永新行政村共675户人家,分散居住在18个自然村,徐增宝所在的陆间屋就是其中的一个。

  陆间屋是一个有近百年历史的老村,但至今只有6户人家,全是陆姓,其中一户五保户。6户人家又分住两处,由于地处山脚,交通不便。根据规划中的就近安置原则,这6户人家的出路是渐次搬到距此一里远的向阳自然村。

  向阳自然村共有48户姚姓人家,规划中,这个村除接收陆间屋的6户外,还将接收新丰自然村的9户人家。

  而在永新村的总体规划中,18个自然村将合并为5个定居点;澉浦镇的156个自然村将合并为67个,5623户中的1023户农民需要迁往规划点。

  今年5月25日,澉浦镇成为海盐县“村庄规划与实施工作”试点镇,该镇又选取永新村作为试点村。

  徐增宝和老伴还住在老屋里,她的两个儿子成家后分别另住。

  徐增宝还是村里的妇女组长,在决定是否搬迁到向阳村的过程中,包括妇女组织在内的各类农民组织都进行了参与。她说,就搬迁与否,她已经参加了村里召开的两场妇女讨论会。

  “大家都愿意搬的,因为大村里看病近,也热闹,交通也方便,惟一担心的是搬迁费用。”徐增宝说。

  但徐增宝的两个儿子并不想现在搬,因为他们刚刚花几万元钱装修了房子,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为了避免类似徐增宝儿子的这种情况,海盐县在5月25日决定,从即日起全县暂缓审批农民建房申请,待“村庄布点规划”和“建设规划”两个规划全部完成后,再根据规划进行审批。

  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海盐县县长助理、农办主任张新民说,规划实施并不搞一刀切,而是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在15年或更长的时间内实现,如果农民现在没有修建意愿,政府不强制农民搬迁。

  根据海盐县正在制订的一份实施方案,农民如果愿意搬迁,政府将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具体数额正在制订过程中。

  如果有农民搬迁到规划中的定居点,建房也将根据正在制订中的“建设规划”,而不是按照以往的样式建造房屋。对于搬迁后的新屋模样,徐增宝并未真正想过。

  徐增宝说,她家的地和向阳村本来就挨在一块,两村之间的人也很熟悉,搬到这样的村里不存在人际关系等重新适应的问题。

  同时,海盐县政府也准备了一些措施以促进村庄的集聚,比如加大对中心村规划点的建设力度,提高其对农民的吸引力,同时今后对非规划点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将一般不安排政府投资等。

  “我们将通过公建配置设施的倾斜政策这个经济杠杆,吸引农民自愿搬进设施完善的规划定居点。”海盐县委副书记章剑说:“这和城市化过程中城镇对农民的吸引是同一个道理。”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