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月珍简介:女,57岁,从事社区工作10余年。2004年起担任绍兴市越城区塔山街道五云社区党委书记。
10月2日上午,我又来到绍钢四村的居民“聊吧”聊天。说是“聊吧”,其实很简陋,是由底楼一户住户的自行车棚改建而成的。里面摆满了椅子、板凳,人多的时候,连装水果的木箱、放饼干的铁罐,也成了临时“座椅”。社区居民经常聚在一起,聊聊喜事、乐事、新鲜事;谈谈难事、愁事、烦心事。
我们绍钢四村小区的住户,多是原绍兴钢铁厂的职工。几年前,企业破产后,有不少人下岗分流,或提前退休,这样的人超过居民总数的30%。以前,居民与居民之间,很少串门,心里有事,多是闷在肚里,很少跟旁人交流。为让居民有个聊天的地方,我们萌发了开设“聊吧”的想法。想不到,这一想法受到了居民的欢迎。一些家住底楼的住户,纷纷自告奋勇要求把“聊吧”设在自家的门口。
居民“聊吧”自今年元旦“开张”以来,人气之旺,出乎我的意料。通过“聊吧”这个纽带,居民之间的联系多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在聊天中加深了,也促进了居民间的互助团结。有特长的居民,顺便在“聊吧”里开展一些理发、量血压的便民服务;会唱越剧、绍剧的,还会即兴哼上几句,给大家助助兴。每当我看到居民们在这里和睦相处,织毛衣、喝茶、讲笑话、说新闻时,我的心里总觉得暖烘烘的。
有些社区居民,把我们的“聊吧”戏称为“话疗室”,因为在这里多聊聊,会把烦恼聊掉!8幢的居民周桂花说,自己刚下岗那会儿,心里闷得慌。早上上班时间一到,就会习惯性地去开门,直到要出门了,才记起自己不用上班了,心里的失落感没法排解。看到邻居们都去“聊吧”聊天,她也去了。不知不觉中,她把自己的烦恼倾诉出来,觉得心里好受多了。后来,在我们社区干部的帮助下,给她争取了一个楼道清洁工的工作。
当然,我们的“聊吧”也不是无主题乱聊。对每个“聊吧”,我们都指定一名党员做“主持人”,便于对聊天的内容进行引导。为了让居民有内容可聊,我们还给每个“聊吧”专门订了一份报纸。绍钢四村的“聊吧”主持人王兴欢,还自己订阅了《浙江日报》、《钱江晚报》等报纸,他把报上一些政策信息、实用新闻以及健康知识,剪贴下来,在“聊吧”里读给居民听,并引导居民评点一番。
现在,我们五云社区共有5个“聊吧”。今后,只要居民需要,条件允许,我们还会再新开设一些,使“聊吧”真正成为建设和谐社区的良好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