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金钥匙”:在客人面前永远满面含笑
· 海岛“侯家班”的异国情缘
· 与56位老外网上聊QQ
· 杭州文化的“兼职导游”
· 新闻助读
· 露出8颗牙齿的 “微笑大使”
· 名人找他帮忙办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海岛“侯家班”的异国情缘
■本报记者 谢国平 通讯员 林国海 行 义
  今年入秋,“秋老虎”显得格外闹猛,然而比这炎热的天气更热闹的却是位于舟山定海区双桥镇侯家湾的“侯家班”木偶戏团,这些天他们又迎来了来自东瀛日本的两位特殊观众。

  桥谷英子和濑田充子两位日本女学者再次走进“侯家班”,熟悉的乡间小道和迎候她们的笑脸,让异国客人感到特别亲切。“侯家班”主演侯雅飞与同事特地为远道而来的日本学者作了专场演出:一个小型木雕“舞台”围布作场,侯雅飞坐在围布内,一边双手互搏操纵木偶,让木偶在台上腾挪翻滚,一边咿咿呀呀念着对白和唱段;边上,她的丈夫和哥哥拉着二胡敲着锣鼓,一旁的徒弟则打着云板。《岳翠君赐宝衣》、《郭子仪投亲》、《粉妆楼》、《文武香球》、《草鞋结亲》等一台台经典木偶戏剧目悉数上演。两位日本学者则跑前奔后,忙着录像、拍照、做笔记,嘴上不停地用汉语大叫“好、好”,“精彩、精彩”。一旁围观的村民们也认得两位日本友人,向她们热情地招呼,而两位日本女士也不停地向周围村民鞠躬:“乡亲们好!”唱完戏出来的侯雅飞笑着说:“这已是她们第8次来舟山探班了,光今年就来了两次。”怪不得乡亲们对她们如此熟悉。

  两位日本学者与“侯家班”结缘于11年前的一次巧合。1995年“侯家班”下乡到定海区小沙镇毛峙村演出,当时演的木偶戏叫《李三娘推磨》。“千斤石磨重千斤,人推石磨磨磨人。相公赶考六月整,兄嫂逼我嫁商人。我咬紧牙关不答应,磨房安身受苦辛。日间挑尽井中水,夜里推磨到天明……”凄凉哀怨的唱腔引来了台下一阵阵唏嘘声。演出结束后,过来几位东瀛客人向她们问好。原来,她们是专程来海岛采风的。其中一位叫桥谷英子,她对侯雅飞说:“你演得真好。”还给“侯家班”拍了“全家福”。桥谷英子是日本新泻大学人文部教授,教的是中国文学,业余时间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同时对中国的民间传统文化特别爱好。看到侯雅飞演的《李三娘推磨》,就对这个故事产生了浓厚兴趣。与她同行的濑田充子在日本中央大学也是教中国文学,曾留学中国,对于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充满了好奇。自从看了侯家班的木偶戏演出后,她俩对舟山木偶产生了浓厚兴趣,决定把“侯家班”木偶戏作为一项学术课题来研究。从此,11年间她们八赴舟山,与“侯家班”结下了不解之缘。

  舟山定海的木偶剧源于明代万历年间,由福建、安徽一带传入,现主要分布在定海双桥镇一带。木偶戏俗称“小戏文”,是早期舟山渔民的一种主要文化享受,通常是一条扁担倚壁撑起一个小型木框架舞台,主演者在布围后面把手套入木偶的布袋中作弄木偶,后台击锣鼓、道白、说唱多与越剧相同的连台本戏演出。侯雅飞是定海双桥镇侯家木偶戏班台柱子,出生于木偶世家。8岁时侯雅飞便跟父亲学唱木偶戏传统剧目的唱腔,11岁跟着哥哥学拉胡琴,14岁能上台唱走书。1980年,舟山新建木偶剧团,由于侯雅飞嗓音清脆、演艺精湛,成为该团的一名主角。1991年举行的第二届舟山木偶戏汇演中,侯雅飞获得了一等奖。近年来,沈家门民俗文化节、舟山渔民画活动和朱家尖国际沙雕节,都邀请侯雅飞去演出助兴。2003年舟山市成立了木偶学会,侯雅飞被选为会长。不久前,侯雅飞还被评为定海区十大名艺人之一。

  侯雅飞的木偶剧团很简单,80岁的父亲仍然参加演出,也有一副行头,她的哥哥和丈夫负责后场敲锣打鼓、拉琴弹三弦,还配合演出后场吆喝,现在她带着两个徒弟,行李箱累积着各种人物头像和不同衣着的木偶100多个,供挑选进入角色;一米多长的舞台,周围用绸缎布置得非常亮丽,身穿戏衣的木偶出场,主演者在幕后摆弄着木偶边唱边做,打闹翻滚,表演得淋漓尽致。

  桥谷英子和濑田充子,是当今日本研究木偶戏的专家。她们把从侯家班拍到的木偶戏剧照和录像,公开在日本新泻市博物馆展出,引起了当地文艺界的瞩目。她们还打算通过跟踪考察调研,撰写介绍舟山木偶戏的专著。小小木偶戏飞出海岛,影响到国外,是侯雅飞始料未及的。两位日本教授还真情邀请“侯家班”木偶戏到日本演出,双方相约明年在樱花盛开的季节能在日本再次相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