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大眼睛”变成了捐助者
· “江南第一家”的现代转身
· 编织少儿信息过滤网
· 330年 实践农村“乌托邦”
· 公共财政在理性回归
· 传统村落 消逝的背影?
· 缺席了历史的城市
· 现代经济 不全排斥乡土纽带
· 乡土的凝聚力
· 共享发展 真正的村落内力
· “技术崇拜”防止走火入魔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330年 实践农村“乌托邦”
  在浙江金华浦江县郑宅镇的八个村落里,眼下正在轰轰烈烈进行一桩大事——恢复历史上被明太祖朱元璋钦封为“江南第一家”的郑宅的历史图景。

  这个“江南第一家”,鼎盛时“全家”成员达3000余人,330年间,整个家族先后十五世同居共食,创造了传统中国农耕社会“乌托邦”的神话。

  那个年代里,大家每天黎明闻钟声即起,钟响四下,盥洗,八下,全体到祠堂聆听训诫,然后分男女集体进膳,然后按照统一分配各干各的活;这里没有贫富差距,一切生产资料归全族集体所有;这里秩序井然,8岁以上男女皆入家塾,成年男子则从事稼穑、畜牧、园艺、运输以及管理等等,妇女机杼纺织,60岁以上不用劳作,由全族赡养。

  把郑宅这个大家族捆在一起的,与其说是“郑”这个姓,还不如说是由亲缘、地缘、宗族、道德信仰、乡规民约织成的网。而且,这个特定环境下的产物,在某种程度上折射了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所有“理想”。

  维系这种理想的,不仅在于耕读的生产生活方式,更在于以孝义为基础的传统道德和乡村规范。首创合族同居的郑绮就是位有名的孝子,传说一年大旱,溪水干涸,病母却想喝溪水,郑绮在溪边“挖数仞仍不得泉”,号啕大哭了三天三夜,感动上苍,涌出甘泉,此泉被当地人称为“孝感泉”,至今水头还颇旺。

  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郑宅与一件大案牵连。刑部来捕人时,郑氏兄弟6人,个个抢着承担罪名,搞得刑捕不得不将兄弟6人都带到了京城。“江南第一家”就是因为这事感动了朱元璋,钦封来的。

  郑宅还有一部长达168条的《郑氏规范》。其中规定出去做官的子孙,一旦被发现有贪赃枉法的行为,就要被宗族开除,死后牌位也要被扔出祠堂。这种在大家族中把名声搞臭的惩罚,很管用。所以,当地农民很自豪地对我们说,宋元明清,郑宅有173人做官,最高做到了礼部尚书,没出一个贪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