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大眼睛”变成了捐助者
· “江南第一家”的现代转身
· 编织少儿信息过滤网
· 330年 实践农村“乌托邦”
· 公共财政在理性回归
· 传统村落 消逝的背影?
· 缺席了历史的城市
· 现代经济 不全排斥乡土纽带
· 乡土的凝聚力
· 共享发展 真正的村落内力
· “技术崇拜”防止走火入魔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乡土的凝聚力
沈宇翔
  在郑宅镇采访,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这里的农民人心特别齐。

  眼下,郑宅古镇的保护开发工程正在进行当中,第一期工程就要拆迁100多户村民。知道这个工程会大大改善整个郑宅的环境,拆迁户的工作很快就做通了。上半年,镇党委书记张再创拉了两大车人,包括八个村的两委干部、老年协会会长、文史协会成员,先后到龙门古镇、同里等景点参观。参观完回来,村里人心振奋,都说“我们郑宅肯定会搞得比他们好”。

  一句“我们郑宅”,道出了郑宅人强烈的身份认同感,道出了郑宅人的集体乡土意识。

  而在当下,村落认同感丧失是中国农村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重塑村落凝聚力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巨大难题。在农村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由亲缘、地缘、宗族、民间信仰、乡规民约组成的天然社会联结纽带,正在不可避免地瓦解。而怎样在农村现代化过程当中,有意识地保留改造传统乡土文化,使之在现代化进程中也能发挥和谐和凝聚作用,成了一个课题。现代化和乡土传统之间,有时候并不冲突。“江南第一家”的成功转型,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