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6版:金衢丽资讯
3  4  
PDF 版
· 一江清水向东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9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在人们的印象中,经济的大发展,似乎总是伴随着环境的恶化,以及水土流失的加剧。 但衢州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这一印象。
一江清水向东流
——看衢州市如何成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
  在人们的印象中,经济的大发展,似乎总是伴随着环境的恶化,以及水土流失的加剧。

  但衢州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这一印象。

  一江清水向东流

  ——看衢州市如何成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

  20年来,衢州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衢州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今年一季度的11个经济指标有6个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如今,衢州市总体上已从工业化初期跨入工业化中期,迈入人均生产总值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的新阶段,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另一方面,卫星遥感普查资料显示:1997年、2000年、2004年衢州市辖区水土流失面积分别为412.81、368.57和308.49平方公里,呈逐年下降趋势。2004年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水土流失面积7.42平方公里,仅占规划区总面积的5.3%,以轻度侵蚀为主,土壤侵蚀控制在允许值之内。城市降水蓄滞能力明显提高,城市建成区在设计暴雨情况下不会产生明显积水。同时,市辖区的森林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也大幅度提高。

  2006年5月10日,水利部正式发文,命名衢州市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由此,衢州成为继湖州之后我省第二个获此荣誉的城市。

  经济欠发达,使得衢州人民对发展经济充满了无限的渴望。当然,衢州人民也深刻地认识到,生态是他们最大的优势。这样,发展和生态之间有了“鱼和熊掌”的关系。面对这一抉择,衢州人没有丝毫犹豫,衢州市委、市政府强调:经济建设和城市水保必须兼顾,因为衢州地处钱江源头,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不仅可以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和舒适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且对于钱塘江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一定要确保“一江清水”送出浙西,一直向东流到东海。

  一直以来,衢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把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在重要会议上强调做好水保工作的重要性,并把水土保持作为生态市建设的主体工程来抓,把水土流失治理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水保工作委员会,负责全市水土保持工作的统一领导,水保工作任务的落实,重大水保问题的协调解决等。市人大把水保执法列入执法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了水保执法大检查,有力地促进了水保工作。每年的人大、政协提案和建议中,都有水保工作内容。为了创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衢州市还专门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市的水保工作氛围好,力度大,影响面广,基本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认同配合的水保工作局面。

  城河流清水,街巷盖绿荫,

  一城美景从规划起笔

  

  外地游客,特别欣赏衢州的清和绿。古城西,斗潭河碧水如玉,古城南,南湖水清波荡漾;老城区,每条街巷绿树成荫,新城区,每个小区花香鸟鸣……

  这一城美景,都从规划起笔。

  一个具有较强指导意义,且实事求是的水保规划,是做好中长期水保工作,进而美化城市的龙头。

  为了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水土流失治理,2001年衢州市就组织编制了《衢州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有效地指导“十五”期间水土流失预防、监督、治理工作的开展,并且取得了良好成效。2005年,衢州又组织编制了《“十一五”衢州市水土保持规划》(2006-2020年),该规划从衢州水土保持工作的实际出发,结合省里制定的各项目标,突出了城市、重要水源地以及坡耕地等的治理,对于衢州市区的水土保持工作重点地予以突出,把水保工作分解到各相关部门,并把治理工作落实到具体项目,把水土保持作为衢州生态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予以凸现。

  在编制规划过程中,他们注重水保规划与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与城市绿地建设和保护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城市环卫设施建设规划,以及经济开发区建设开发总体规划,花园岗、西区总体规划等专门规划相协调,保证了水保规划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和其他专门规划互相配套、互相弥补,既减少了重复建设,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又增强了水保工作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促进了水保工作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004年底,衢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五城联创”的目标后,又及时将水保各项工作,分解到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任务中,使水保示范城市的创建和“五城联创”形成一张蓝图、一个目标体系、一个领导体制,有效地促进了水保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规划上的有机衔接,充分调动了政府各部门齐心协力抓创建的积极性,形成了创建合力。

  

  大至开发区,小至盖幢楼,

  每个项目都要搞“水保”

  

  

  衢州“水保”,像水一样渗透到各个建设项目之中。

  衢州市政府出台了《衢州市水土保持管理办法》,就实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审批制度作了具体规定;根据《水土保持法》赋予的职责,市物价局、财政局、水利水电局联合出台了《衢州市实施<浙江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尝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细则》;2003年7月,市政府出台了《衢州市区基本建设项目并联审批试行办法》;针对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经协调有关部门,衢州市于2003年11月出台了《关于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事宜的函》;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的水土保持工作,2005年9月,在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市水利局、市经济开发区、市高新技术园区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市经济开发区、市高新技术园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把水土保持列入项目立项审批的前置条件……

  这些规范性文件、制度,涵盖了衢州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宏观和微观,涉及项目审批、收费、旧城改造及新区建设,有效地保障了《水土保持法》的全面贯彻实施,使衢州市的水土保持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目前,进入行政服务中心的市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达到100%。对于未纳入基本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程序的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园区,各管委会根据规划,衢州市采取以区块为单位,分别编制了市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和西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对各区块中的子项目,水保审批列入园区项目审批程序,根据子项目的规模及自然条件,采取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或由业主自行填报登记表的方式进行规范,从而使全市区范围内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也达到了95%以上。

  

  钱往水里扔,劲往土里使,

  只为一江清水往东流

  

  

  虽然还处于“吃饭财政”阶段,但对城市水保,衢州市却丝毫不吝啬,敢于、善于往水里扔钱,往土里使劲。

  在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中,衢州把美化环境与水土保持最大功效相结合。建设范围必须围墙圈护;排水设施、临时防护措施、绿化措施必须适时采取;建筑垃圾及时合理地堆放到指定位置;分期建设的项目,未建筑的空地进行绿化。同时,他们结合流域经济特点,把水土流失和水资源保护及生态环境建设总体结合,从根本上治理水土流失。

  在整治水土流失的同时,衢州市把预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衢州砂石资源丰富,为了防治因开山取石、取土、挖沙等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他们从源头抓起,特别是对城市周边、省道、国道、高速公路视线范围之内从严监管,禁止开采;对其他地方的开采活动也进行了有效监管,并依法编报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措施,加强整治。

  小矿山无序开采造成水土流失曾经是衢州市的突出问题之一,也是治理的难点。对此,水利部门与国土部门联合行动:一是开展专项整治,要求各矿山在规定期限内,全面开展矿山水土流失整治活动。二是分类指导,改小做大,关停并转,防止小矿山投入不足造成水土流失;对所有非环保型石灰窑、石灰钙加工企业进行整治,对整治期限内达不到水土保持和环保要求的,坚决关停。三是对废弃矿山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专项治理,采取措施,恢复植被。目前,市本级88家现持证矿山,133家废弃矿山,全部按生态要求进行水土流失整治,同时还注销了10家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矿山。四是全面启动省、市、县(区)九部门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工作,出台了《衢州市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实施意见》,明确水土保持是采矿办证的前置条件之一。

  从2003年以来,衢州市政府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城市森林体系,投资3亿多元建设城市绿地体系,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社区绿地。而在小矿山小石灰钙厂的整治中,衢州每年损失的产值有1亿多元、利税有1000多万元,但为了一江清水往东流,对不符合水土保持和环保要求的小厂小矿,他们一律依照法规予以关停。

  

  事关国策,各方有责,

  凝聚全市之力抓“水保”

  

  

  衢州市让每个人都加入到“水保”中来。

  水土保持事关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密切配合,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为了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水土保持国策意识,使广大干部群众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衢州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主要有:在城市的醒目位置及人口密集区设置大型固定宣传牌,在人口密集区悬挂横幅,在行政村、工矿区及交通要道等地点书写永久性标语;对每年编报审批的开发建设项目在《衢州日报》上予以公告;每年年底邀请相关部门及开发建设项目业主座谈;经常到各相关部门走访、交流和沟通;在市广播电台黄金时间开播“水保之声”专题讲座;在电视(广播)上发表市人大、市政府领导有关水土保持工作的电视(广播)讲话;组织举办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知识讲座、培训班;开展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向广大干部群众、工矿企业业主赠送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综合汇编及宣传资料,利用宣传车到乡镇、山村、矿点进行巡回宣传;在醒目位置及矿业集中区制作永久性宣传牌;等等。

  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水土保持宣传,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项目业主的水土保持意识逐步增强,水保工作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也越来越好。2002年,市发改、国土、交通、环保、水利五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活动,主动将水保纳入本部门工作计划,积极开展城市绿化、公园建设和开发建设项目复绿等工作。2005年,市水利局与市辖三个开发区联合发文,明确将水保作为经济开发区建设项目审批的必要条件。水保工作由此上升至部门和群众的自觉意识,也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在深入宣传的基础上,衢州市加强了水保监督,采取监督、管理、服务有效结合的方式,以监督为手段,以管理为目标,以服务为根本,做好水保工作。

  城市水土保持,实现了城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的目标,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今,衢州城市降水蓄滞能力较高,综合径流系数为0.57;市辖区的森林覆盖率达65.94%;人均占有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城市水系绿化率较高,主要江溪城区段绿化率均在81%以上,内河护城河两岸的绿化率达90%以上。市级以上立项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和水保“两费”征收率达到95%以上。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