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城市森林建设是 生态化城市的象征
· 生态城市的“均衡”哲学
· “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
· 森林“进城”的路径探索
· 超越经济价值的生态意义
· 森林进城,让人与自然“对话”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生态城市的“均衡”哲学
  3月份的时候,丹麦森林景观和规划中心教授斯蒂芬·保莱特花了一周的时间在杭州做调研。他向当地林业管理部门提出了许多的问题,杭州的主要城市林业政策是什么?影响这些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因素是什么?

  他坐着西湖景区的电瓶车,从北山路一直看到了长桥公园,接着还去了西溪湿地、天目山和大清谷。

  2005年11月18日,国家林业局、杭州市林业水利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联合芬兰土尔库大学、丹麦森林景观规划研究中心,波罗的海城市环境联合委员会、爱沙尼亚学校森林协会共同申请的国际合作项目,获得欧盟批准并正式启动。杭州,成为这一项目在中国唯一的案例城市。

  保莱特教授的任务是,为这个城市的林业状况写一份“诊断”报告。

  城市森林,是城市之“肺”。据澳大利亚研究者调查,堪培拉的40万棵城市树木,在减少城市能源消耗和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方面的价值,在未来四年间将达到2.6亿至6.7亿美元。据美国林业协会评估,仅城市森林通过遮荫、吸水蒸气及调节空气、降低空调耗能一项,每年就为美国节约20亿美元。

  杭州市林业水利局负责人介绍,杭州也在近年来初步建成了850万亩生态公益林保护区,以增大城市的“肺活量”。目前杭州全市森林面积已经达到了106.1万公顷,森林蓄积量334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4%,其中城区森林覆盖率达29.1%。

  “这是一个生态的城市,它的最大特色是‘城在林中,景在城中’,这里的古树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对杭州,保莱特的印象相当不错。但是他也发现,这里的城市森林空间分布格局还不够合理,在城区和它的东部、南部地区的片状森林稀少,而这些地区的人口密度又比较大,这些地区的森林生态功能就很难发挥出来。

  他的哲学是:森林之城,追求的是“均衡”。一座城市要有自己的绿化格局,一个合理的生态系统应该是城郊森林、城边林带和城中绿岛的有机结合。要做的不单单是努力提高森林总面积,而是要考虑与人的需要相适应的地域分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