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7版:楼市周刊
3  4  
PDF 版
· 房博会平淡中透出一份从容
· 炮制一座栩栩如生的公园 冠冕堂皇 “最终解释权归开发商所有” 掩耳盗铃
· 当场下单的没有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诚信是本届房博会倡导的主题,然而记者在展馆还是发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炮制一座栩栩如生的公园 冠冕堂皇 “最终解释权归开发商所有” 掩耳盗铃
10月15日国内“最终解释权”下柜
  诚信是本届房博会倡导的主题,然而记者在展馆还是发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炮制一座栩栩如生的公园 冠冕堂皇

  “最终解释权归开发商所有” 掩耳盗铃

  标准网球场

  原来只是摆设

  “信步闲庭”是杭州城北一个新项目,开盘在即。尽管这是一个小盘,但还是吸引了一些购房者围观。

  这个楼盘东临运河,据售楼小姐说,开盘价每平方米也就在7000元到7500元。不过引起记者兴趣的,还是这个楼盘坐拥一个规划公园。这个楼盘西南角为公园,从展台现场沙盘上可以看到,凉亭、水景、小道,一应俱全,绿树掩映,郁郁葱葱。如果能够在这里买一套房子,推窗见绿,满目苍翠,该是多么惬意啊。更让记者兴奋的是,公园模型上赫然有一个标准的网球场。嗬嗬,运动就在家门口,不要太美哟。

  沙盘制作得非常精美,栩栩如生。不过沙盘立有标牌,上写“市政规划公园方案仅供参考”。

  “这个网球场是小区的吗?”记者问。

  “不属于小区,是小区外面的。”售楼小姐答。

  “这个网球场今后有吗?”记者忐忑不安地追问。

  “没有的。规划这里是一块公园,具体方案还没出来。”售楼小姐回答。

  旁边的一位购房者听了非常失望:“没有网球场却标一个网球场,这不是存心蒙人吗?”

  杭州地产界一位资深房产策划人告诉记者,如此营销的确有问题。这个楼盘现在说起来边上规划有公园,以后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呢。说政府规划有公园是可以的,但是把公园描述得如何如何漂亮,那就是有问题了。比如那个网球场明显就是子虚乌有。杭州城北某楼盘曾经也发生类似问题。原来楼书宣传边上也有个公园,后来边上却架起了高压线,引起业主投诉。所以说宣传促销不能太满。这个楼盘可能刚刚开发,希望宣传效果好一点,诱惑力大一些。

  记者离开这家展位的时候注意到,展位里壁挂电视正在一遍一遍地热播该楼盘宣传资料,规划公园效果图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观看。

  楼书“最终解释权”该退场了

  “伊萨卡国际城一期南区首批房源将于9月30日盛大揭幕,起价3680元每平方米”、“日进斗金增值计划9月22日房交会正式启动,申领基数10000元储值卡,9月22日起到9月29日,每日增值800元,让您购房乐翻天”、“地中海风情建筑,塑造高尚生活”……,这几天记者在房博会展馆看到,不少展台楼书促销广告十分醒目,拿起来一看,发现不少开发商的促销广告上都有不起眼的“尾巴”:本资料所引内容以政府最终批准文件为准,开发商保留最终解释权。

  有开发商告诉记者,使用最终解释权只是一种行业惯例。促销中有可能会发生一些意料不到的事,为防止个别消费者“找麻烦”,他们强调拥有最终解释权,从而避免消费纠纷,维护自身利益。采访中,一楼盘经理理直气壮地说:“解释权应该归开发商,什么房子打折,卖到什么时候由开发商决定,最终解释权只能由开发商来完成。”

  “早就应该禁止商家拿‘最终解释权’说事儿了。”市民魏先生说,上周看到某楼盘开盘广告,去购买起价每平方米3600元的房子,虽然上午开盘前他就赶到了,但还是被告知由于这种房源套数有限卖光了。“也不说明限量多少套,这不是明着欺骗消费者吗!开发商说解释权归他们,这等于是霸王条款。”

  “开发商保留最终解释权”,到底有多大法律效力?为此,本报记者专门采访了浙江省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叶元春。

  叶元春说,开发商促销中标注最终解释权由来已久,这一现象在全国商界也很普遍。最终解释权现象属于掩耳盗铃的行为。

  近日,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五部门日前联合颁布了《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并将于10月15日起实施,《办法》对零售商促销活动的广告和其他宣传明确规定了“不得以保留最终解释权为由,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最终解释权由在交易活动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的开发商单方面设定,是为自己独设的特权,排斥对方的知情权,违背了公平合理原则。因此,借最终解释权损害消费者利益或制定不利于消费者的条款,其本身就不合法,这样的条款不具备法律效力,开发商不能借此免责。

  那么,最终解释权又该归谁呢?叶元春说,以往在促销游戏中,开发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这并不合理。裁判员应是法律。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通过五种途径解决,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从这些途径来看,最终的解释权在司法部门,也就是应该以法律为依据。

  10月15日越来越近,浙江楼书的“最终解释权”该退场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