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理论视野
3  4  
PDF 版
· 哲理漫画
· 不要将经济问题政治化
· 宽容失败与重奖成功 同样重要
· “弱国心态”必须摆脱
· 人生悟语
· 创造治理是政府的使命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宽容失败与重奖成功 同样重要
金振蓉
  科学研究是经历无数失败后不断接近科学真理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成功很短暂,而失败是常态。惟其如此,经历艰辛后的成功才显得珍贵无比。科研充满风险,其结果也具有不确定性。选择什么样的科研方向、走哪条技术路线、如何设置具体操作环节等等,哪一方面出了问题,都可能带来“满盘皆输”的后果。但科研的失败又不同于一般的失败,这种失败具有科学价值,它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途。其意义在于:一是规避了后来者的风险,二是积累了科研数据,三是为新的研究探寻方向。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科学研究的规律。

  在艰苦而寂寞的科学研究路途上,能走到鲜花铺就的成功终点者极少,许多人终其一生都默默无闻。奖励成功者理所当然,那是对他们付出的报偿;而对于失败者,全社会是否给予了足够的关怀和敬意,他们的劳动是否得到应有的尊重,这对营造创新环境十分重要。

  其实,奖励成功与宽容失败,是建立科研激励机制的两个方面。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奖励可以激发科研人员的荣誉感,调动他们的创新积极性,从而起到促进创新的作用。但同样的事实是,科研人员很少是为获奖而从事科研工作。一位获得国家科技奖励的研究人员说,能获奖当然高兴,但如果为获奖而从事科研工作,那将十分痛苦,因为获奖是偶然的。

  与奖励相比,宽容失败对创新的促进作用不可低估。因为奖励只针对极少部分人,而宽容是基于所有科研工作者的人文关怀,犹如设立了一道心理保护屏障,鼓励更多喜爱科研的人走上科学探索之路。同时,宽容失败可以医治科研的“浮躁病”,将科研人员从多出成绩、快出成绩中解放出来,潜心做些实实在在的研究。

  在社会的各种奖励机制不断健全之后,当前应加强“宽容机制”建设。没有宽容机制的平衡,奖励机制也可能变得“走火入魔”——这方面,韩国黄禹锡的科研造假案为我们提了醒。只有让失败和成功都变成科研的常态,科研工作才能健康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