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认为,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生活质量的基础。
影响中国城市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有12个方面:即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衣” 要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食”要看恩格尔系数及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住”要看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行”要看交通便利度;“生”要看适龄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的年限;“老”要看社会保障覆盖率;“病”要看医疗保障及公共卫生体系;“死”要看人均预期寿命;“安”要看公共安全体系以及非正常死亡率;“居”要看人居环境;“乐”要看文化娱乐休闲;“业”要看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
显然,这12个指标都与城市的经济实力息息相关。
事实上,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城市生活质量较高的地区都在东部,特别是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的城市生活质量得分较高。排名结果显示,在生活质量得分前50名中,东部地区城市占66%,在前100名中,东部地区占55%。
从调查的情况看,东部地区城市得分的主要因素就是其经济水平较为发达、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城市建设和公共资源均相对完善。
尤其是排名第一的深圳,在所有12项指标中获得了4个第一,而这4项均是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民生问题,分别是医疗卫生、交通状况、教育投入和居民收入。
居民收入深圳多年来位居全国第一。在医疗卫生方面,深圳每万人拥有60名医生;交通状况方面,深圳每万人拥有115辆公共汽车,路网密度为1.61;教育投入方面,深圳人均教育事业费支出为2543.91元。
可见,如果不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迅猛的发展中积累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和社会基础条件,深圳就很难在这次调查中获得第一名的“高分”。
当然,研究也表明,经济发展水平高并不等于城市生活质量高。自然环境、生态水平、社会的和谐程度等,同样是市民生活质量的关键要素。
在前50名中占排名22%的西部地区城市,虽然经济并不发达,但是各省区的省会城市以及一些自然环境较好的城市,居民生活也比较富足(因此其客观评分较高),所以西部地区城市生活质量排名也比较靠前。
我国城市生活质量排名的另一特点是,同一区域同一省区城市间生活质量差距呈扩大趋势。另外,排名结果显示,在同一个省区内,中心城市生活质量与边远城市之间生活质量的差距呈扩大趋势。例如广东省广州、深圳以及其他珠三角城市生活质量远高于韶关、清远等山区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