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和其推出的我国首个城市生活质量指数,为科学度量城市发展提供了客观可靠的依据。
该指数分别对中国城市生活质量的客观方面(城市政府为居住者提供的生活所需要的设施、环境、服务等的客观状况)、主观方面(城市居住者对其自身生活状况及其所在城市的主观看法)进行了探索性的描述,进而形成了中国城市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结果。
与其他传统指标不同,“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的着眼点是与“人”、与人的生活紧密相关的方面,通过数字反映人的幸福,人的痛苦,人的生存质量,从而将民生、民情、民意数据化和指标化,更科学地体现了城市发展的“整体质量”。
排名固然引人注目,但《报告》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从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全面探讨了中国城市和谐发展这一主题。
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核心内涵之一是以人的生活为本,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一个城市有没有价值,不仅要看这个城市能否拥有更强大的经济实力,更重要的要看这个城市能否更高地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以及为它的居住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
从排名的情况看,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城市发展新的坐标系,传统的城市概念和形态面临着新的挑战,而以人为本的观念正在改变中国的城市格局。以人为本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生活质量是一种新的城市境界,二者合一,就是对和谐城市的理论升华。
城市生活质量的排行,并不是对哪个城市本身的价值判断,而是为了提升全社会对于“生活质量是衡量城市价值的唯一标准”这一崭新理念的认同和共鸣,进而促进城市管理尽快走出传统模式,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创新城市品质、创造城市价值、推动城市文明与进步的更广泛的社会实践中。
一切从居民的生活质量出发,将是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所在。
(本报综合中央电视台、《深圳特区报》、《中国证券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