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宁波,小人书赢得大读者
· 每月可免费听高雅音乐
· 中小学生写字拟分级考核
· 《走进西藏》巨幅长卷倾倒京城观众
· 嘉兴电视台启动 《我们的大运河》报道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种被阳光照亮的不凡境界 一片如史诗般的宽广视域
《走进西藏》巨幅长卷倾倒京城观众
本报记者 刘慧
  苍茫的雪域、高远的天空、白灼的太阳下,那一群群盘旋的雄鹰、骚动的牛羊、奔腾的骏马……此刻都在中国美术馆里散发出青稞酒特有的醇香。

  今天,中国美术馆的中央圆厅被布置成一个幽静的长廊,人们沿着由“宾至如归”、“朝圣路上”、“草原新曲”、“走向阳光”4个部分、187个人物、32.4米长、1.4米高组成的巨幅国画长卷《走进西藏》,不论是马背上剽悍的骑士,还是吹着大法号的喇嘛,人们看到长卷中的人物饱经沧桑,却充满对新生活的自豪。

  “为了画出这种浓厚而又深沉的效果,梁平波大胆使用了多层而又强烈的笔墨手法。他把墨色一层层地往上叠,像刻画山石一样刻画着各色人物。尤其在手、脸的处理上,用不同的皴法,不拘一格地塑造着这些饱经风霜的面庞,镌刻这些不同的性格形象。”人头攒动的展厅里,许多观众跟在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刘健身后,仔细地欣赏着高原人群风吹日晒所特有的皱纹,那坚韧而挺拔的骨架,那沉稳而自信的神态——那种强烈而又富含紫外线照射时的光感,既照射着画卷中运动的人群,也照射着画卷外阅读的人们。

  久久站立在画前的北京观众李海强、许红夫妇激动地说:“在这里,我们真切地读到了世世代代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同胞的勤劳、勇敢、智慧、美丽和善良。”

  在环绕中央圆厅的2号和3号展厅里,如高原一样辽阔,如雪山一样纯洁,如阳光一样炽热的80余张西藏人物的单幅作品,同样震撼着观众的心,许多外国朋友和年轻学生,不断地用摄影机、照相机翻拍着。透过镜头,他们听到了梁平波《高原号声》奏响民族的声音,感受到以《奋进》中的群马表达震撼人心的高原气势,感受到以《西藏印象》的金碧辉煌承接地球之巅的阳光,点亮了藏民内心的期盼。

  所有这些作品,都源自梁平波1995年和2001年两次走进西藏的收获。站在雪域高原的大地上,他感到了天地之间的一股浩然正气,一种被阳光照亮着的不凡精神境界,一片如史诗般扩展开去的宽广视域,以及随着这种视域奔涌开来的创作激情。于是,表现西藏风情,成了梁平波拓展中国人物画的重要题材。

  著名画家华君武指着墙上的《放牦牛的姑娘》对记者评述道,梁平波最为可贵的是,始终注重以现实主义精神磨砺自己的画笔。他曾就读的中国美院强调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强调扎实的写实基本功,强调中西融合的思想,强调形神与笔墨兼备的艺术追求,这所中国艺术教育学府的教育思想,塑造了他的艺术气质。

  如果说发现生活美是艺术家特有的敏感,那么创造艺术美则是艺术家的功力。著名人物画家刘大为面对他喜爱的《祝福》说,梁平波的西藏人物画不仅构图饱满、线条老辣,而且设色沉着、意境开阔、内涵丰富,既有传统中国画的风貌,又有鲜明的个人特色,是梁平波艺术语言的一次更新,也是他对“浙派人物画”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所做出的重要探索。    (本报北京9月20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