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品牌周刊
3  4  
PDF 版
· 专家点评:
· 中 南 嬗 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嬗变,有五种意思:1.蜕变;2.一种元素通过核反应转化为另一种元素,一种核素转变为另一种核素;3.彻底改变(如特征或条件的改变);4.发生在物理世界的嬗变现象;5.演变。 ——题记
中 南 嬗 变
  嬗变,有五种意思:1.蜕变;2.一种元素通过核反应转化为另一种元素,一种核素转变为另一种核素;3.彻底改变(如特征或条件的改变);4.发生在物理世界的嬗变现象;5.演变。             ——题记

  变

  中 南 变

  嬗

  ——吴建荣和他的中南集团

  前生今世

  昨天……已变成遥远的回忆……今夜重又走入风雨……看成败人生豪迈……

  面对吴建荣,言及20年前的往事,这位建筑界的“大佬”,对当年的风风雨雨,艰难困苦,心境已然十分平静,回忆变得十分遥远。依然清晰的是,“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那份豪情,在那张生动的脸上淡淡泛起。

  22年前,即1984年,吴建荣27岁。泥水小工出道的他,在当时的萧山县组织了10多名泥工、木工,成立了一个施工队,干些修桥、铺路、造涵闸、埋水管的小工程。算上泥工刀,那时的吴建荣,仅有资产4800元。都说白手起家,吴建荣真正是白手白身。

  烈日下,风雪中,吴建荣领着他的工程队,奔走在城市街巷之间,上门推销自己,寻找机会。然而,一个小小的工程队,要纳入业主近于苛刻的眼中,要获得他们的认可,是一件多么不易的事。甚至,为了生存,吴建荣跨过钱塘江,到杭州去拆旧房。他们到杭州接下的第一笔生意,就是为建杭州清泰立交桥拆除旧房。甲方不付工钱,吴建荣咬紧牙关,将拆下来的部分旧材料作补偿,运到萧山卖掉,给职工发工资。很长一段时间,吴建荣面临着等米下锅的窘境。“创业是如此艰难!”很多年后,吴建荣仍如此感慨着。

  然而,也许是只有不到30岁,年轻没有失败;也许是骨子里就有着一股豪情,“自信人生三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吴建荣不愿回头,不愿退却,不愿罢手。他坚信,凭着过硬的技术,诚实的信用,这条道一定能走下去。危情时刻,吴建荣不肯倒下。

  “诚实”,“守信”,“优质”……这些如今已被熟记的词语,在吴建荣那儿是真正的圭臬。而这个圭臬,终于让人们接受了吴建荣。危难时节,它支撑起了吴建荣,还有他的施工队。机会终于降临!1986年,杭州一个1万多平方米商场的土建、装饰工程被吴建荣拿到。正是这项工程,使吴建荣在杭州有了第一次精彩亮相的舞台。

  是夜,徘徊在钱塘江边,吴建荣心潮亦如钱江潮水逐浪高。他想到的是:杭州是浙江最大的建筑市场,是全省最开放但也是最规范、最严格的市场。只要在杭州市场站直了,在其他地方就不会趴下。从头再来,这里是最好的起点,也是最难的起点。

  吴建荣别无选择,就只在质量上入手。他说, 如果在质量问题陷落,那么,我这条路真的就堵死了,我不想趴下都不行了。

  他一头扎到了工地上,一边抓施工安全,一边抓施工质量,将管理规范的细节一一落到实处。繁琐的事情充斥着那些紧张的日子,拖着疲惫的身体,他在泥浆砖头中穿行,在工棚图纸中寻找出路。几个月后,一个优良的工程漂漂亮亮地交给了业主。

  这样一个工程,让吴建荣打响了名字,打开了牌子。吴建荣站住了脚跟,他的从头再来,成功了。

  从此,未来中南的建筑装饰产业链上的八个企业,陆续诞生。从此,未来的中南,进入了长达八年的孕育期。吴建荣真正开始了他的墨彩浓重的人生旅程。

  很快,吴建荣以创业者特有的敏锐观察力,发现了建筑装饰业的前景,并以其独有的气魄,通过租赁、兼并、联合等方式,成立了“长河建筑工程公司”、“浙江省江南建筑装饰工程公司”。又通过短短两年的发展,培育了“江南建筑装饰设计所”、“江南市政工程公司”、“铝合金幕墙公司”、“江南建筑装饰材料公司”、“江南家私公司”等多家配套企业,集团雏形初现。

  20年后,已变身为中南建设集团董事长的吴建荣,站在杭城制高点,俯视灯火璀璨的夜杭州,心中无限感慨:这林立的高楼大厦,有多少幢是出自中南之手!公司橱窗里的各种奖杯证书,至今已整整齐齐列了一排又一排!

  渐 变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嬗变在继续,只不过,这一个节点是在公元1994年7月28日。对于吴建荣来说,对于所有中南人来说,这是一个需要铭记的日子。以上述八家企业为基础,浙江中南建设集团公司成立了。之前为浙江省江南建筑装饰工程公司总经理的吴建荣,成为中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一个更大的舞台施施然而出,一个更广阔的海域等着吴建荣弄潮。

  此时此刻的中南集团,可以说是风调雨顺,一个当年资产只有4800元的施工队,如今产值做到了1.5个亿。12年前,那可是个不小的数字。成为董事长的吴建荣,豪情万丈,人生的弄潮机遇让他胆气横生。他冷静分析了当时市场的整个形势,他敏锐地判断,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地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机遇。于是,他开始涉足房地产业,巨资投入楼盘开发。他又认定,虽然房地产开发能带来良好回报,但仅仅一条腿,如何支起中南建设集团这座大厦?因此,风物长须放眼量。

  如同下围棋般,吴建荣数月长考,渐渐地,一条路子清晰起来:

  改变公司发展方针,实施业务拓展:拓宽地域,向大城市、经济活力强的城市拓展;拉长产业链,向建筑安装、装饰、幕墙、家具、装饰材料等与房地产业开发相关的方向拓展;产业拓宽,向摩托车等产业进军。

  从此,中南集团走上了“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一个最能说明吴建荣眼光独到、点石成金的典型例子是关于摩托车的项目:

  1995年,地处杭州萧山这个“全国十大财神县”的他,看到越来越富裕的农民对摩托车情有独钟,摩托车起码有五至十年的市场。遂与台商合资,实施了第一次跨行业发展战略。他投入巨资,创办了浙江中南集团摩托车有限公司,奔达摩托被列入国家机械部的生产目录,生产销售两旺。当年,奔达摩托生产销售了5.6万辆,利税达2000多万元。

  与此同时,中南集团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在浙江建筑装饰市场,一路高歌猛进,所向披靡,施工工地,生产工厂,商贸市场,四处开花,业务范围在不断扩大,产业链条在不断有节制地延长,承接量在快速上升。

  有人说,吴建荣的眼光很“利”,早就准确地看到了我国的经济会快速发展,房地产业等固定资产投资将会有一个较快的增长。中南牢牢抓住了这一大好机遇,趁势而上,实现了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企业业务承接从小到大,业务质量也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在全国各地,先后承接了杭州百货大楼、衢州商业大厦、北京亚运村项目、宁波华联商厦、绍兴人民银行等大型宾馆、商场、办公大楼等的施工。

  确实,伫立潮头的吴建荣,长袖善舞,得心应手。集团成立3年后,即1997年,吴建荣旗下的中南,已是5.5亿元的体量了。

  成 蛹

  沧海一声笑 滔滔两岸潮……苍天笑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都说好事多磨,或者说有大成者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1997年,既是吴建荣起飞的一年,也是遭遇砥砺的一年。

  这一年,跳跃式前进的中南,遭遇区域调整之痛:因区域调整先是失去原先“五大优先支持企业”的待遇;原来的银行贷款都要抽回。政策、资金,对于企业来说,是两根巨擘,支撑起发展的天空。特别是资金,快速发展的中南,最需要资金支撑。资金困难直如大山一般,横亘在吴建荣的面前。

  吴建荣的顽强坚韧个性,在这困难的关头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没有被困难所吓倒,没有在大山前止步,他迅速调整生产结构。比如,压缩了摩托车的生产规模,将原定年产摩托车20万辆缩到年产10万辆;同时,加快资金周转,抓短平快项目,抓好资金回笼;寻找新的资金快速增长点。

  中南3年调整,对于吴建荣来说是痛苦的,是艰险的。但是,要成蛹,必须跨过这道坎;要成熟,必须把这座困难的大山踩在脚下!后来有人点评那段时光,说:正是有了那些困难,才磨砺出了一个著名企业家。

  整整三年,吴建荣笑对艰难困苦,中南集团终于重新站立了起来。市场锤炼了他的创业意志,提高了他的创业水平,进一步激发出他搏击市场的智慧。

  吴建荣说:“企业要适应市场的变化,没有让市场来适应我们的道理。”他开始动手再次对企业进行改制。1997年,中南集团成立,完成了第一次改制;而2001年的股份制改造,则是中南迈向现代企业的重要一步。吴建荣不断利用“外脑”,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产权制度建立规范的公司制企业模式;他向管理要效益,压缩成本和内耗,建立规范、集约的公司管理体制;他以制度管理人,先后制定了财务、合同、行政、物业、人事等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细化……一系列的努力,搭起了一个现代企业所必具的框架,中南集团逐渐成为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的现代企业。而且,转机转制,在给中南注入强大活力的同时,更激发起了员工空前的积极性。

  经过1997年和2001年两次改制,中南集团逐渐发展成以房地产业为龙头,建筑装饰业为主体,商贸业和机械制造业为两翼的多元化企业集团。

  吴建荣又说,中南作为一个以建筑业起家的企业,现在已是21世纪,如果仍以廉价的劳动力作为优势,那么在下一轮竞争中将被淘汰出局。企业应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企业要培育新产业,发展高科技产业。 于是,中南开始向技术型的企业转变。

  中南向高等院校“借智”。2001年,中南与同济大学联合成立建筑结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企业从而走上了产、研结合之路;中南大量招揽高科技人才,委以重任。企业现有中高级人才400多名;早在1998年,公司就组建了企业技术中心,还成立了企业科协;集团公司下属的建筑、幕墙、装饰、市政、钢结构等行业,全部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吴建荣还说,我们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一支团结作战的精英队伍,“追求三个融合”。于是,中南人慢慢变成一支紧密向心、步调一致、充满战斗力的团队。

  吴建荣是这样说“三个融合”的:第一,员工和业主之间关系要融合,我不愿以老板自居,我相信我的员工都是好人,是有责任心的人;第二,部门与部门之间要融合,分工不分家,决不允许扯皮内耗;第三,与社会各界的关系要融合,努力营造一种互信、宽容的氛围。就像一个家庭,要内部团结,也要处理好邻里关系,这样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正因为有了吴建荣这个大气开放的领航者,中南集团奉行的“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企业理念,有了实实在在的硕果。

  中南横空出世5年后,即到2002年,吴建荣给出的一份账单是:产值10个亿。尽管历经艰难,依然比当年翻了一番。

  中南,已非当年“吴下阿蒙”。在激烈的搏击中,中南成蛹。吴建荣多年来用心血书写的公司管理业绩,正催动着中南的嬗变。吴建荣已然胜券在握。

  化 蝶

  剑在手,看四方云动,问天下谁是英雄?

  一个人,把企业做到“国家级”,身价以亿为单位,你就很难再说这个人还满脑子想着如何更多地为自己赚钱,那是在做事业,把事业做得更大,做到一个相当高的境界。吴建荣就是这么个人。

  2003年,踌躇满志的吴建荣,极想大跨跃,提出“抓住机遇,快速发展,三年再造一个中南”。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到2005年,产值要达到20个亿。

  经营规模适度扩大,市场网络更加健全,企业品牌更趋成熟,赢利水平大幅提高,业务结构、人才结构更加优化。

  “再造一个中南”,不是简单的量的扩大,它既是规模上的要求,更是发展质量的要求。

  再造一个“中南”,能行吗?吴建荣利剑在手,砥砺三年,就为化蝶!

  吴建荣第一剑指向强化主业。他认为,中南集团是靠建筑装饰起家的,优势就在这里。如果说多元化经营有利于规避风险,是新的经济增长点,那么,紧抓主业不放,扬长避短,更能促进企业快速稳步发展,更是给企业加了一条保险杠。因此,中南集团出台了一系列强化主业的措施。经建设部批准,中南建设集团先后取得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建筑幕墙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市政工程总承包一级、钢结构专业施工一级等施工资质,和建筑幕墙工程、建筑装饰工程、钢结构工程三个专业设计资质以及境外工程承包、境内国际招标和外贸业务资格,取得如此多项而且高级别的资质,让中南在浙江省内着着领先。在更多的城市、更发达的城市,晃动着越来越多的中南建设者的身影。

  第二剑指向产业链条。关于这根链条,吴建荣自有他的独特观点:经营企业,最怕大而全。但延长产业链条,却绝对不是大而全,而是大而专。同一个产业链,是在业内行走,经营管理成本大大降低,竞争力大大提升。因此,中南现在要做的就是加长、完善产业链,建筑、装饰、市政、幕墙、钢结构、房地产、家私、建材……一个都不能少!杭州滨江第一个建材市场中南建材市场,占地60亩,短短1年就告建成;投资6000万元建设的中南钢构公司,被列入浙江省重点工程项目,年生产规模达5万吨;投资4亿元成立中南房地产公司,相继开发了建筑面积达11.5万平方米的湖墅嘉园住宅小区,占地120余亩的萧山建材商贸城;占地48余亩的中南·江景园开盘……

  第三剑指向创新。这是个活力之源,企业发展,本身就是个变革、扬弃的过程。没有创新,必将前路茫茫,活力渐失,凋零萎谢。二十年里,吴建荣有太多的出人意表的创新。而最为著名的经典的创新,就是他把钱砸向动漫。

  公元2003年,吴建荣投入巨资,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成立了“浙江中南集团卡通影视有限公司”,中南动漫基地随之落成。他看到,当年日本出口动漫产品赚的钱是出口钢材的4倍;美国出口动漫所得超过了微软,其网络游戏业连续4年超过了好莱坞;2004年全球动画、数字游戏业相关衍生产品在5000亿美元以上。动漫产业已经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又一个经济增长点,被称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吴建荣觉得,无论是为了集团的未来,还是为了中国文化产业的未来,他都需要在传统产业之外,走出这一步。

  两亿元的资金,演化为500集的《天眼》,在中央电视台、众多地方台与小观众相见。演化为《魔幻仙踪》,中国首部全三维电视动画片。

  而不久,中南正筹措着建设“东方迪斯尼”——中国卡通城。

  ……

  3年过去了,2006年,吴建荣践诺:

  2005年,中南经营规模翻了一番,从2002年的10亿,到现在的20亿,全国建筑装饰工程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上百项;装饰幕墙综合实力高居全国第三;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而吴建荣,也成了“浙江省经营管理大师”、“全国建筑装饰优秀企业家”、“风云浙商、时尚浙商”……

  中南化蝶!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