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人们的生活是“顺着梢头吃甘蔗——越吃越甜了”,大批中国人喜气洋洋地走出国门。近日,中央文明委发出通知,在全国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这一行动须在2008年奥运会前取得阶段性成果,旨在经过长期努力,集中纠正我国公民旅游中的各种不文明行为,使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显著提高。这是一个务实之举,更是一个“国家行动”。
国家旅游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05年,中国公民出国(境)人数达3100万人次。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几千万人出国旅游,当种种不文明行为有了群体特征时,就不可等闲视之。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时,许多“生活习惯”也跟着“出国”,一些公民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遵法规、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等不文明行为。虽说中外文化有差异,习惯有不同,但插队抢座、随地吐痰、高声喧哗等,却是不文明的陋习。
一些旅游者对不文明的陋习不以为耻,归结起来有这样几点:认为“没啥大不了”,可以不拘小节;外出旅游是休闲,凡事不必认真,再说这类事也是法不责众。其实,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没啥大不了”现在已经变成了“大事一桩”——不良习惯影响的已非“家事”,而是国民素质的评判与国家整体形象。如果是抱着法不责众的想法,则更无法成为一种理由,因为它暴露出的恰恰是社会体系中公德意识与自律意识的缺失。
文明素质的养成,是一种自觉,一种习惯,一种自然。行为培养任重道远,得从加强养成教育开始。从当前看,对成人还得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补课。这也意味着,没有处罚的强制,没有法律的约束,没有舆论的指责,整体的文明养成,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
出国旅游除了观风赏景,放逸身心外,也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游客出游时也担当了文化大使的角色。在出国旅游的时候,大家别忘了,这也是在当“文化使者”、“传播大使”,把华夏五千年文明、把“礼仪之邦”的形象远播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