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新农村建设中要 切实保护文化遗产
· 我省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突破两万个
· 我省反腐倡廉成果展今开展
· 在德国建“脑库”
· 大山那边,从此有了希望
· 有一种痛永远不能忘记
· 开化农民“长包”剧团演大戏
· 苍南灾后重建注重规划先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大山那边,从此有了希望
“朝阳1+1”助学活动现场募捐33万元,千余贫困学子受助
  本报杭州9月17日讯 (记者 汪成明 通讯员 廖小清) 由省协作办、钱江晚报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朝阳1+1”现场结对助学活动,今天上午在杭州青少年宫广场举行。一天时间,现场就募集33万余元爱心捐款。这些爱心助学款将通过1200张盖着“爱心助学”邮戳的邮政汇款单,陆续汇到四川、贵州和我省的衢州、丽水等山区的贫困学子手中。

  上午9时,记者在现场看到,在熙熙攘攘的资助人群中,既有年过花甲的老人,也有带着孩子的父母。在现场邮政汇款点,更是排起了长龙。杭州邮政局的一位负责人说,当天所有爱心助学款均实行免费汇寄。由于汇款市民太多,不到一个小时,现场准备的汇款单就用完了。

  离休干部徐瑞楷在妻子和儿媳妇的陪同下,与四川南充市山区的两名小学生结对,当场办理了汇款手续后,他动情地对家人说:“大山那边,从此有了我们牵挂的孩子”。

  临平第一小学二年级学生何昕怡,拿着7张受助学生的资料排队等候汇款,站在身边的老师顾琼说:“我们今天还要帮其他5位不能来现场的家长和孩子献爱心。”杭州抚宁巷小学二(2)班的袁旭主动向父母提出,把省下来的钱捐给贵州一位与自己同龄的困难小学生:“我会给他写信,希望我们能成为好朋友。”

  据了解,过去10年,我省共资助四川、贵州671所山区中小学4万余名贫困学生。今天现场公布的1200名贫困学生全部得到了资助,包括此前“农夫山泉”认捐的500名贫困孩子,共有1700名贫困山区孩子得到结对帮助。

  

  图为市民踊跃捐款。

  本报记者 潘海松

  实习生 骆晓磊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