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最近在接受日本《世界周报》采访时,批评日本外交缺乏世界战略,是“小国外交”。作为“大国外交”的倡导者和首相小泉纯一郎上台之初的支持者,中曾根这番话颇值得深思。
中曾根在上世纪80年代担任首相时,率先提出“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要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此后日本政坛出现“日本改造计划”、“日本国家发展战略”等思维,揭开了迈向政治大国的序幕。但是,近年来的小泉外交让中曾根感到不安。他对记者说,日本是依赖贸易通商生存的国家,要谋求这样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与周边各国保持睦邻友好关系。目前小泉的外交总体上没有超出寻求暂时安慰的“权宜之计外交”的范畴,既无长远考虑,又无战略体系,反而使日本在亚洲陷入了孤立的境地。
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已久,但依旧是“小国外交”做派,其根源恐怕就在于某些政治家的小国心态。日本思想家中江兆民曾说过,大国和小国的区别,不在于疆土的大小,而在于它们的人民的气质和胸襟的大小。诚哉斯言,要成为“大国”,不仅要具备长远眼光,更要表现出相应的气度、勇气和责任感。
“大国外交”,不可气度太小。2005年,日本争当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努力受挫,便提出“日本政府之所以按照联合国宪章的义务支付会费,是希望在联合国中得到信任,确保拥有一定的发言权”,主张增加除美国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会费。这种提议实质上是将权力与会费挂钩,把安理会当成了“董事会”。日本此举尽显小气,既损害了日本的国际形象,也有悖于各国主权平等这一《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基本原则。
“大国外交”,不可浑然不负责任。近来日本国内泛起一股否定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东京审判)的思潮,认为这是“胜者的单方面审判”。但是,日本曾于上世纪50年代明确表示:“日本接受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与其他在日本境内或境外同盟国战罪法庭之判决。”正是在承认战争责任、向亚洲被侵略国家表示反省的基础上,日本才迎来了经济腾飞的契机。否认东京审判,为在该审判中被判刑的甲级战犯开脱,就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同样,日本政要在历史教科书、靖国神社等问题上的错误言行,也是极度缺乏责任感的表现。
“大国外交”,不可目光短浅。当前日本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把日美关系置于首要位置。紧跟超级大国固然有益,但日美关系的不对称性也削弱了日本外交的独立。虽然日本声称日美同盟和国际协调并举,但在两者发生冲突时,日本常惟美国马首是瞻。有评论家指出,日本外交重视美国有余,重视联合国不足,重视东亚地区不足。对此,中曾根强调,下届日本政府必须向重视亚洲、多方位外交的方向转变。
9月20日,日本即将进行自民党总裁选举,新首相也将随之产生。可以预料,以世界第二大经济实力做后盾,日本将继续谋求成为政治大国。但是,这个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日本能否摆正心态,实行明智的外交政策。管克江
(《人民日报》供本报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