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6版:新闻周刊·民间
3  4  
PDF 版
· 58岁上大学
· 环保为生
· 放弃高考
· 艰难生存
· 别样人生
· 为供儿子街头卖艺
· 野八哥与铁塔的和谐共处
· 第一毛孩 成了签约歌手
· 小狗“陪读”,是否妥当?
· 姐妹办起“老年之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第一毛孩 成了签约歌手
■刘 元
  “我不愿意被称为毛孩。”曾被吉尼斯评为人类毛发覆盖最多的于震环坦言,“我唱歌是OK的,表演是OK的。我要证明,昨日的毛孩已蜕变成一个正常的男人,不指着毛吃饭。”

  当年,这个全身毛发覆盖率达96.5%的男婴,因罕见的“返祖”现象,轰动海内外。时任国家副主席的李先念特批,让他享受了“国宝级”待遇。

  7岁时,他主演香港一家电影公司为他量身订做的电影《毛孩夺宝奇缘》;10岁时,他成了辽宁儿艺的演员,不仅有工资,还分到两室一厅的楼房。

  然而一年后,小小年纪的于震环,饱尝世态炎凉。

  为生存,11岁起他便开始演唱走穴生涯。初次登台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观众哄堂大笑。他“恨不得拔光一身毛”。

  那段时间,一身毛发变成他独一无二的赚钱道具,但谁也不会在意这件“道具”对他心理造成的伤害。17岁那年,于震环下定决心,四处拜师学习音乐。他故意把自己扔在人群中,让别人瞧不起,从而锻炼自己的承受能力。“我要做的就是征服自己。”他说。

  两年前,于震环的第一张专辑《还是爱你》终于面世。他那富有磁性的嗓音,逐渐开始让人忘了他那一身毛发。其后,他到国内外四处巡演。

  从最初走穴一场150元,到现在的歌厅“一线歌手”,每晚出场费2000元左右,于震环正悄然完成着从“毛孩”到“歌星”的转型。

  “我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他说得理直气壮,“我爸爸做生意的本钱都是我挣的。”

  他现在是香港一家文化公司的签约歌手。他的新唱片即将发行。他还将在下月加盟一个影视剧组。

  于震环曾自诩为“中国第一毛孩”。但他指着名片说:“这是旧的。我现在不叫‘毛孩’了,而要改名‘金刚’。”自从看了好莱坞大片《金刚》后,他觉得电影中的金刚就是他本人。“我骨子里和金刚很像,桀骜不驯,重感情,不妥协。”他动情地说,“金刚的现世就是我。”

  现在,他在演唱之余,不时还会上网搜集各地有关毛人的信息。从他们绝望的申述中,他一如看到当年饱受歧视的自己。“我是从那个群体中走出来的,我深知他们的痛苦。”此刻,眼前的他怒目圆睁,“将来有一天成功时,我一定要为他们做点儿事。”

  也有许多人善意地劝于震环脱毛。他当年的女朋友曾对天发誓:“你只要把毛弄掉了,我就不离开你”。但他觉得这是对命运的认输。“毛人同样可以在社会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他攥着拳头说,“我要成为世界上惟一的毛人歌星,站在世界的舞台上高唱毛人之歌。”

  于震环还建立了自己的博客。他在博客上吐露心声:“虽然咱是个卖唱的,可也走遍半壁江山。老美那也遛达了一回,人间百态咱也经历过,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喜欢王菲唱的那句歌词:‘等到一切都看透,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常流’。”

  细水没能常流。于震环承认两位前女友,都因不能承受社会压力与他分手。但他洒脱地摆摆手说:“没情绪回忆这些痛苦的事。”

  “以前我觉得长得丑陋吓人,现在我很爱惜自己的容貌。”说着,他咧着嘴笑了,“嘿嘿,自恋。”    《中国青年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