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23日19时,北京因食用凉拌福寿螺肉而得了“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患者已达87例,引起人们强烈关注。
福寿螺——两栖淡水贝类软体生物,以植物为主食,主要危害水稻、蔬菜、慈菇、紫云英和甘薯等作物。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流域。上世纪70年代末,台湾水产养殖业者将其当美食引进到台湾。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广东、福建、广西等地也开始养殖福寿螺,后因其肉质太松而失去市场,养殖户纷纷弃养,将其抛进水沟、池塘。
不到几年,便酿成螺灾。福寿螺,现已成为我国危害水稻等作物的恶性水生动物。2003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就已将福寿螺列入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外来物种“黑名单”。
福寿螺的繁殖能力及繁殖速度惊人。一年可繁殖两代,一次产卵数千粒,孵化后的幼螺生长4个月就可产卵。由此,一只雌螺经一年两代可繁殖32万个后代,繁殖速度比本地近缘物种快10倍左右,危害很大。
福寿螺还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据统计,一只福寿螺中含有寄生虫少的有3000条,多的达6000条。如果生吃或食用未煮熟的螺肉,极易引起食源性广州管圆线虫病,感染此病,线虫幼虫会入侵人脑,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细胞增多性脑膜炎。
福寿螺的泛滥成灾,成为外来生物入侵的一个生动写照。据专家初步分析,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中,我国已有50余种。
从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来看,1980年前仅有10种外来病虫,短短20多年已增加到26种,增加160%;外来有害生物每年造成的损失达560亿元,占经济损失总量的70%以上。
目前,我国外来有害生物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有害生物入侵频次增加,种类增多,成为世界上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最大、造成损失最重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