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媒体点击
3  4  
PDF 版
· 一诺三十年
· 第一次往家捡“爹”
· “就当俺是你亲闺女”
· 白天晚上、站着坐着都有活
· 贞姐有两个“娘”
· “68年”如一日
· 能人为什么没发财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8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第一次往家捡“爹”
  乡间有句俗话,有往家捡钱的,没往家捡爹的。

  可贞姐30岁那年,就做了这么件让全村人瞠目的事。

  那是1976年冬天,贞姐结婚3年,儿子刚刚2岁。上有老下有小的她,竟主动向生产队提出,今后由她和丈夫朱金英负责照料村里一对无儿无女的老人朱书贵和刘秀焕。

  朱书贵和刘秀焕,一个78岁,一个76岁,体弱多病,生活困难。谁都知道,这事揽到身上就是个沉重的负担。当时的生产队长好心劝她:秀贞啊,你刚30岁,年轻人脑子一热容易办过头事,你再想想吧。贞姐却痛快地说:放心吧,开弓没有回头箭。

  这确实不是贞姐的一时冲动,她已经反复思量了很久。

  朱书贵和刘秀焕的家,离贞姐家很近。老两口每天抬着个小小的三眼瓦罐到村外土井里淘水,一步三晃,没等到家好不容易淘来的水就只剩下一半了。

  这一切贞姐早就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经常帮他们提水、干活,自己家但凡做点好吃的,她总要送一碗过去。她想,朱书贵是抗战时的老党员,曾经出生入死为抗日做工作,现在老了,不能再让他受苦!

  她和丈夫商量,以后咱们养活二老行不行?丈夫没说二话;她向父母讨教,父母更是支持:“贞呀,就该这么做,有困难爹娘帮你。”于是贞姐接过了赡养两位老人的担子。她第一件事就是借钱买了600斤煤,给老人生上个煤火炉。两位老人过了第一个屋里有火炉的冬天。来年一开春,贞姐就开始张罗给老人修房子。老人的三间坯房房山也塌了半截,房顶露着天,手里没钱的贞姐和丈夫到处去拾砖头,自己动手推土和泥修房子。此后老人在世的8年,他们夫妻每年雨季之前都把老人的房子修一遍。

  4年过去了,老两口身体越来越好,精神头也越来越旺。有一天,刘秀焕突然拉着贞姐的手,从窗台的砖底下拿出两个药瓶:“闺女,我把这个交给你吧。有了你,我用不着它了。”贞姐一看,竟然是安眠药。原来,要强的老两口曾约定:如果一个人不能自理时,由另一人伺候;俩人要都不能自理了,就每人吃一瓶安眠药,落个同年同月同日死,不想活受罪。

  吓了一跳的贞姐,和老太太抱在一起哭了一场。贞姐到现在还一直说,亏得我赡养了这两位老人,不然我得后悔一辈子。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