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台州资讯
3  4  
PDF 版
· 政府的“政策天平”向农村倾斜
· 临海经济开发区一心一意谋发展
· 新电力 新服务 新形象
· 50年长路创业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8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50年长路创业歌
——记“创新管理模范集体”台州运输集团
  50多年的历史,50多年的创业,台运集团,这家与共和国同龄的国有企业,历尽艰难坎坷,以顽强的创业精神,不断开拓奋进,成为令全国同行瞩目的一面旗帜。

  台运集团的前身“台运段”曾是台州的一面旗帜。那时,只要在一件粗布工作服上印上“台运段”3个字,这件粗布工作服就会令人羡慕不已。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后的10多年里,随着客运市场的开放,台运集团在市场竞争中每况愈下,一直在惨淡经营中煎熬度日。那时,在岗员工的年均收入只有3000多元,1000多名员工中有500多名员工下岗在家靠救济金过日子。

  1998年,临海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东湖南大门前建崇和门广场。崇和门的建设地块中有75%是台运集团的主业经营场地,退出黄金地块后台运集团怎么走?台运人对自己的未来忧心忡忡。

  不过,搬迁新址对台运来说也是一次重振旗鼓的机遇。台运集团一边借经营场地搬迁之际对产业进行优化组合,一边在城区东面投资9000万元建造现代化的客运大楼。这一举措,首先激活了死气沉沉的公交业,公交公司先后购并了城乡个体运输联合户,并成立了东大公交公司、江南公交公司、神鹰公交公司等股份制公司,公交车从10多辆面包车发展到152辆公交车。现在,临海的公交线路已基本形成以城区为中心,向周边乡村辐射的公交网络。

  其次,客流量大幅增加。原先站在104国道线旁拦车的旅客都吸引进了车站,客流量比老车站增加了一倍以上。这也为台运集团的快客线改造打下了基础。2000年,台运集团改造了第一条临海至杭州的快客线,到现在为止,已相继改造了临海至宁波、临海至温州、临海至金华、临海至绍兴、杜桥至温州、杜桥至宁波的快客线,快客成为台运集团新的利润增长点。

  集团公司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后,加大了对硬件的投入,又投资2000万元和300多万元,先后建造了杜桥客运中心和白水洋车站,还投巨资更换了所有的长短途低档运输工具。

  目前,集团公司的总资产从1996年的7000万元增长到3亿元,员工的年均收入从3000多元增至1.6万元,500多名下岗员工基本上岗。

  台运集团所以能在短短的六七年里走出困境,实现跨越式发展,除了不断开拓产业,寻找利润增长点外,更主要是得益于创新管理。

  1997年,在公司经营最困难的时候,为了走出困境,重振台运,他们提出“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企业经营理念。围绕这个理念,他们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强化管理为依靠,促使台运摆脱困境,进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机制创新。对中层管理人员实行一年一聘制和各单位主办会计委派制,公司对聘任的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年终考核,建立激励机制。这一措施的实施,使中层管理人员有了岗位危机感,激发了中层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应对市场运作的能力。同时,也强化了集团公司对财务的调控手段。

  制度创新。2001年,台运集团导入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将传统的经验管理转化成文件化的管理模式,规定了每个岗位的工作标准,建立了相关的考核机制,使每个员工知道自己做什么,怎么做。从而,消除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壁垒”,拓宽了企业内部的沟通渠道,同时,也减少了管理层级,避免了因层级多而造成的决策失真。

  管理模式的转换,使公司的管理与市场的发展得到了对接,公司对管理和服务流程进行了局部再造,推翻部门与市场之间的“隔离墙”。把职能部门直接推向市场,使每个员工都直接面对市场,有效地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市场运作能力,加强了员工的岗位责任心和大局意识。

  通过台运人的共同努力,台运集团在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同时,社会效益也在不断提高。台运集团在继员工林小舟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后,临海客运中心又于2004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5年临海客运中心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5年台运集团工会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2005年在浙江省运管局对全省上百家汽车运输企业的信用考核中,台运集团在上半年和下半年的两次考核中均获总分第一。2006年2月,台运集团被临海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管理创新模范集体”。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