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7版:楼市周刊
3  4  
PDF 版
· 回归 回归 梯度消费
· 购房“梯度消费”正当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8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回归 回归 梯度消费
“一步到位”渐渐淡去 理性购房崭露头角
  回归 回归 梯度消费

  “一步到位”渐渐淡去 理性购房崭露头角

  ■ 本报记者 秦正长 实习生 谢金余

  在选购住房时,你是愿意背负债务重担,选择一套高标准、大面积的住宅,还是愿意量入为出,选择一套经济实用的二手房,或是先租后买呢?面对一直在高位运行的房价,还是有一部分市民不从个人实际出发,宁可降低生活质量,也要一步到位买套大房子。

  当前,房地产市场和居民住房消费心理都存在盲目攀比、贪大求洋的误区,急需强化合理消费观念,倡导建设小户型住房、购买二手房、租赁住房等方式,让房地产市场回归正常的供需状态。

  培育梯度消费理念

  我国住房自有率82%世界第一 欧美国家一般在30%~68%

  买房,买新房,成为当下许多市民的头等大事。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就要买新房、买上百平方米的大房;结婚要买房,而且要买新房;低收入居民顾不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贷款买房。根据建设部公布的数据,我国城市居民住房自有率已接近82%。

  在国外,城市居民拥有产权房比率最高的是美国,为68%,英国为56%,欧洲等其他国家为30%至50%。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仅用几年时间,城市居民住房自有率居然达到世界第一。

  稍加分析,我国购房消费群体中,相当部分是依赖贷款,特别是贷款数额比例过大。梯度消费的理念,在我国住房消费中尚未形成。业内人士指出,引导消费者理性购房,培育梯度消费理念,是正确引导购房消费群体,落实宏观调政策,调整住房结构,保证楼市健康发展必须着力做好的一件大事。

  眼下,一些住房观念鼓励中低收入的家庭都去买房,而且是买新房,买大房导致住房需求欲望过大,住房消费超出了购买者的承受能力。一味提倡“居者有其屋”,要求大家都去买房居住,催化、助长了人们买房的消费欲望。全民买房,国人住房观念陷入了一种误区。

  其实,一个完整的住房体系中,存在着不同层面的住房需求。住房消费应该呈梯度状态的。中小户型,中低价位的住房,即大众住房,始终是整个住房消费中的主体,这正是符合我国国情、国民收入水平与实际住房消费能力的正确反映。并且,在整个消费中,始终会存在着相当一部分人在某个阶段买不起房,不买房的现状,他们主要通过租房,经济适用房等办法解决“居者有其屋”的问题。

  人的一生中,不同阶段如单身、新婚置业、升级置业,生活重心有所不同,对房屋的需求也因此产生变化。在住房梯级消费体系中,始终存在一部分人不会买房,不会去买高价房,大面积的房子,只能依靠租房等办法,解决居住问题。专家指出,住房市场是买卖和租赁并重的市场,即使在经济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在经济发达的国家,租房率都比较高,比如美国租房的家庭占40%左右,买房子的大概占60%左右。而我国正好相反,租房率低下,买房子几乎成为住房消费的惟一模式,使得房价问题更加突出。

  租房应是城镇居民居住的第二选择,要引导居民树立购买与租赁并重的二元化消费观念。住房租赁使人们可以依据自己的收入状况,调整住房支出,形成合理的梯级消费模式。

  日前,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包宗华也建议,我国在房地产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应该梯度消费,另一方面,应该推进租售并举的制度,倡议大家多租房,转变当前的观念。    

  目前,我国住房需求过度集中于一级住房市场,二手房市场发展滞后,大量存量房流通不畅。据有关方面统计,美国存量房的交易面积与增量房的销售面积之比为5:1,香港市场上流通的住房约2/3是存量房,而我国二手房市场交易量只占房屋交易总量的20%-30%。我国住房消费市场还没有形成梯度消费模式,急需培育二手房市场,倡导合理消费。

  楼市重拾梯级消费重要一环

  “国六条”倡导90平方米以下中小户型,

  新加坡中产阶级住宅也只在70到90平方米

  在杭州,许多购房者选择“选个好房子“,选择”一步到位”,其实只是一个假象,更多的购房者实际需要的还是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房源,他们多数只是被动地涌入了楼市追逐的大军。透过“超前消费”,楼市呼唤梯级消费的回归。

  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本来就是楼市消费的主力,毕竟买得起大户型的,买得起高价房的,只是少数社会财富的拥有者,更多的购房者是经济实力有限的普通市民,更多的急需改善住房条件的也是普通市民,他们是楼市需求最为庞大的群体,大众房产才是楼市的主流房产。

  然而,近十年,在呼啸而至的房产开发浪潮中,高端房产甚嚣尘上,大众房产被打入了冷宫。与之相对应的,住房消费也走向了畸形,一拨拨富裕阶层、一批批投资客,挟裹着普通市民追波逐流,楼市的购买欲望被空前放大,普通市民的购房消费被无形中透支。畸型的超前消费心理在普通购房者中蔓延。

  经过两轮宏观调控,楼市追涨大户型、高价房的社会心理已经发生逆转,住房消费也开始理性回归。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曾经疯狂的透支购房潮。普通市民逐渐认识到,在楼市中苦苦找寻适合自己的房子,但不管是100平方米,还是200平方米,都只是面积的叠加,公寓式的生活方式并没有改变,一旦有新的居住需求时,就会发现过去为了实现“一步到位”而花去巨额资金,把自己“套牢”了。大众房产、大众购房消费,是楼市的主流,有着自己坚实的社会基础,它是整个楼市消费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是前几年被畸形的楼市“乾坤大挪移”给忽悠到高端市场去了。

  经过宏观调控的洗礼,大众住房消费正在回归。随着今年宏观调控的深入,住房供应结构调整青睐大众房产,小户型住房将会大大增加,大众房产大行其道,大众住房消费有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大众住房消费,这个楼市梯级消费中缺失的最为重要的一环,逐渐回归。这是大势所趋。

  负债别超警戒线

  一步到位要不得

  国外通行警戒线:购房月还款不超过总收入30%

  “大姐,能不能借我2000块现钱,我这个月房贷还不上了。”昨天,在杭州某市级机关工作的青年小吕不好意思地向同事开了口。原来,小吕贷款买了套新房,由于贷款负担过重,紧日子让他不得不借钱应急。有理财专家表示,目前杭州一些青年贷款购房时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还款能力,热衷买大房带来的还款压力,让不少人频频唱起“空城计”,使得原本应该不错的生活质量受到了影响。

  面对记者,数名拥有100多平米大房子的“黄金王老五”,也有吐不完的苦水。在某通信部门工作的黄先生今年31岁,两年前贷款40万元买了一套130平米的大房子当新房。原本计划“筑巢引凤”,谁知被贷款套牢后,生活质量直线下降。“以前经常泡吧,想旅游抬腿就走,现在可不行了。更别提花钱追女朋友了。”黄先生表示,要攒两年钱再考虑结婚事宜。

  这些人买新房为啥不顾自身经济承受能力,取大舍小呢?在政府部门工作的袁小姐感叹,一买房就会有攀比心理,一看人家都住着一百多平米的房子,自己也就想使使劲一步到位算了。

  超前消费,让许多购房者吃尽了苦头。杭州某银行分行个贷中心经理告诉记者,贷款买大房的年轻客户中,还款最高的每月1万多元。他说,“即使有父母作为坚强的后盾,这位购房者还是心有余悸。”

  一位业界人士估测,在杭州新购房人群中,每月偿付按揭贷款占个人收入比重30%以上的家庭至少有50%以上,而按揭还款占到收入50%的家庭大致有30%左右。如果将20%所得税、社会保险、医疗保障、日常生活支出、子女教育等各种必不可少的开销加在一起,杭州普通老百姓居住成本所占家庭收入比重过高是不容置疑的。而记者近日随机调查也表明,杭州不少购房者,特别是年轻的购房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每月还款额占其总收入的50%以上,而国际通行的警戒线是30%。这一部分人不敢轻易换工作,不敢娱乐、旅游,害怕银行涨息,担心生病、失业,更没时间好好享受生活。

  购房贷款额度控制在多少之内才是科学的?杭城一位银行理财专家表示,一个家庭月供的最高警戒线应该是50%,如果月供超过收入的50%的话,就会破坏家庭的正常生活,给人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

  有多少钱,买多大房,这本是极为普通的消费常识,但是在楼市追涨心理的怂恿下,在攀比心理的鼓舞下,许多购房者“我拿青春赌明天”,不惜寅吃卯粮,落下了无法摆脱的购房后遗症。

  痛定思痛,杭州地产界一位资深人士希望借助本报呼吁,要积极引导公众的消费意识,帮助公众树立起随着收入的增加,住宅从租到买,从旧到新,从小到大的梯度消费观,克服华而不实的消费观。

  倡导 “梯度消费”,并不是倡导不买房运动。年轻人刚从学校毕业可以租房住,因为这时不涉及子女教育问题,就没有必要一定要花尽父母的钱,买房置业背贷款;结婚生子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买小一点的房子,没必要超出能力范围去买大房子享受。这里的“梯度消费”,主要是倡导一种理性消费。

  新闻链接

  经济适用房酝酿“以租代售”

  ·建设部方案最快年底出台 ·杭州相关政策已在制定

  经济适用房或将一改以往全部出售的形式,部分或者全部面向低收入人群出租。据消息人士透露,这项政策最快将在年底出台。无论最终的政策版本出现什么调整,其基本思路就是扩大租赁覆盖人群,让中低收入人群有房子住。

  据悉,国家正在酝酿对1998年实施的住房体制改革动“大手术”,从根本上抑制房价的不断攀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经济适用房或将“以租代售”。

  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研究职工住房公积金支持住房租赁的政策,鼓励居民通过租赁市场解决住房问题,消除一次性到位的消费误区。

  据悉,杭州市的经济适用租赁住房政策已在制定之中。杭州市自去年底已开始酝酿制订经济适用租赁住房的相关办法。(本报综合报道)

  告读者:

  本周刊杭州1000多个报摊均有零售;除随浙江日报发行外,定向投递杭州主要商务场所、服务窗口、写字楼以及主要居民小区。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