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记:
家门口就业
感觉真好
新农村建设,说到底要靠大量高素质新型农民。但目前农民文化技能素质偏低,创新创业的理念和能力都不够强,怎么办?嵊州市金庭镇的做法是,建立产业培训基地,提供各种培训服务,使大量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汽车行驶在宽阔整洁的水泥路上,两旁是修剪整齐的绿化带,不远处有供人休息纳凉的休闲公园,汽车可以开到每户人家的家门口……在这种美的享受中,我们来到了坎头村新型农民教育厨师烹调实习基地。楼上是明亮的教室,楼下是供学员学以致用的实践场所。大厅正中挂着“学厨师,请到金庭坎头来”字幅,字幅下面是两张厨师班培训毕业的照片。
坎头村储主任告诉我们,为了办好厨师培训班,他们专门去宁波进行调查,邀请名厨回村传授技能;村里则搞好宣传发动,以坎头为重点,辐射带动周边村共同发展。今年3月,这一厨师基地正式揭牌,参加第一期厨师培训班的农民有40多人。
储利强是厨师班第一期毕业的学员,现在是坎头村一家饭店的厨师。储利强说,厨师培训是免费的,培训班有具体的教材,教学非常规范。他还说,在培训之前他就开了一家饭店,但培训之后,他知道的更多了,比如怎样调味,如何掌握火候等等。现在,他开的饭店特色菜增加了,客人都说他做的菜变得更好吃了。所以,他希望村里的这类培训能够一直办下去。
村支书李康义说,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如何转移剩余劳动力,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是他们一直考虑的问题。靠土地只能养活人,要真正达到小康水平,还是要发展第三产业。坎头村是厨师比较多的村,特级厨师也很多,在以前还出过御厨,所以进行厨师培训、发展餐饮业是有一定基础的。到7月17日,厨师培训班已经举办过两期,第三期正在筹备中,已有一些人从远地慕名而来,争着要参加村里的培训班,还有村民还特意从宁波赶回来参加培训。李康义还说,今后,坎头村要争取发展成为全镇,甚至全嵊州市厨师餐饮服务业的培训基地专业村。
而灵鹅村的绣品加工培训实习基地,则让更多的农村妇女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据该村工艺绣品的负责人王苗彩介绍,现在,绣品加工在全村十分普及,几乎每户人家的妇女劳动力都会在农闲的时候从事绣品手工活,加工范围包括羊毛衫、针织、服装、儿童玩具等,暑期放假在家的学生也有帮忙做的。为让妇女掌握绣品加工的技能,村里建起了绣品加工培训基地,举办“服装绣品女经纪人培训班”,培育了一支具备经纪人常识,熟悉来料加工业务,懂得经营管理的女经纪人队伍。
村干部告诉我们,现在该村长期从事工艺绣品的有500多人,季节性的1000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工艺绣品。年龄大的80多岁,小的仅7岁,每人月工资高的有1000多元,一年全村服装绣品加工收入可达200多万元。一位农妇笑着对我们说:在家门口上班感觉真好!
杭州师范学院 宋晓丽
浙江工商大学 周 景
华东科技大学 张 琳
■链接
文化教育网
绍兴市致力于建设城乡“文化教育网”,就是为了构建一个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格局,丰富农村基层文化体育生活,对农民进行培训转移,让农民及下一代走上一条传统领域外的发展新路。据统计,今年绍兴已累计投入培训资金1809.39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1500多期,培训农民102394人,其中农技培训班24622人,转移就业技能培训31549人,务工农民工培训45318人,后备劳动力培训1445人,培训后转移就业率保持在75%以上。同时,各地的文体设施不断完善,去年全市新建健身路径87条,今年将再建设健身路径200条,在全市农村新建100个篮球场(羽毛球场)、100个乒乓球活动室和100个适合农村特点的健身点。根据文化教育网建设目标,绍兴市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市农村中小学实施以资助扩面、爱心营养餐、食宿改造、教师素质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四项工程”,让所有的农村孩子都能“读上书、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