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杭州,是许许多多人的梦想。如今,中低价位、中小户型越来越成为自住性购房为主的楼市新格局下的热门词。越来越多的房产商、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开始远离狂热、远离理性,共同把抉择的目光投向以中低价位、中小户型为主体的大众房产。谁先抢占大众房产的制高点,谁就有可能在新一轮楼市竞争中赢得先机,渐成业界共识。
8月16日,由本报和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联合发起召开的“梦圆杭州——2006杭城中低价位房产发展研讨会”上,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贾生华教授、省建设厅房地产业处副处长江胜利等专家,与20多位房产开发商一起,就宏观调控下房产商如何应对、小户型是否会成为开发主流、中低价位房产的战略如何选择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大范围、深层次地碰撞出思想与理念的火花。
每平米8000元就不是中低价位吗
郊区每平方米4000元的房子是中低价位房产,市中心每平方米8000元的房产,是不是中低价位房产?
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贾生华教授认为,“中低价位”不是一个绝对概念,而是一个相对概念。否则,在不同的城市和不同的时间无法取得统一的标准。
第一种考虑,是住房价格相对于当地居民的住房购买支付能力而言,居民有能力购买普通标准的、满足基本住房消费需要的住房。对于这一类住房,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政府的优惠、监管和住房保障政策来实现,可以称为保障性的中低价位住房。
第二种考虑,是住房价格相对于它的功能配置和开发建设标准而言,具有优越性价比的住房。它们应该定位于普通住房消费,体现开发过程和使用过程的资源节约和经济性原则。对于这一类住房,应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它的合理发展,表现为开发商的市场细分、差异化战略和品质提升策略,可以称为市场性中低价位住房。
他表示,要让市场供应中低价位的商品房,应该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在需求方面,应该宣传和倡导和谐人居,推崇面积适度、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居住理念和价值观。目前,自住性购房为主的市场需求增强,自然将引导开发商开发相应的住宅。
在供给方面,性价比会成为市场选择的焦点。开发商能不能提供优越性价比的产品,将会成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这就需要开发商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实现“价值创新”,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好的产品。
从目前动态看,“中小户型”可能是“中低价位”的一个结局。品质不能太差,成本刚性约束,中低价位不仅要看单价,更要看总价。
低价位不等于低品质
在杭州,一些地产商对“中低价位”比较敏感,总认为一提中低价位,就会被购房者视为中低品位而避而远之,郊区某楼盘老总甚至拒绝媒体称其楼盘为中低价位楼盘。
美达房产总经理夏赛丽说,宏观调控政策已经出来,作为开发商,能做的就是怎么做好产品,控制节约成本。“我们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希望尽量把产品质量做好,减少以后的纠纷。”
据介绍,美达房产前几年拿到的地块价格都比较低,因此抵抗风险的能力相对比较强。因为楼面价格低了,所以更应该把品质做好,追求性价比,追求理性的价格。楼盘价格再高,但是有价无市是没有用的。
夏赛丽还特别指出:开发商应该有责任感。如果一味追求低价不顾质量,若干年后房子被淘汰了,对消费者,对美丽的杭州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对此,汉嘉销售代理总经理金飞颇为认同。他表示,应利用有效的资源加大对中低价位区域的生活方面等物业配套的建设,分区分块的集中化建设和合理规划城市发展方向,利用正常城市发展方向抵消中低价位房“价格低、地段差、配套乱”的问题,引导正常消费方向。开发商需积极引入完美生活的标杆,结合杭州生活居家的特色,以良好生活形态使中低价房真正成为“价美,家更美”。
三四年内发展空间很大
目前,少量地产商抱怨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房产没人买。
那么,发展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房产,在浙江乃至杭州楼市到底有多少生存和发展空间?省建设厅房地产业处副处长江胜利给出一组数据来回答这个问题。
浙江大中城市的住房需求很大。如杭州的房改房的比例是42.8%,但受住房面积等限制,需要改善居住现状的群体庞大。另有20%是租房的,有租公房和廉租房的,达到10%。廉租房本来是给最低收入家庭的,现在把中低收入家庭也纳入到廉租房计划。全省中等收入以下的家庭占到58.6%以上,所以算一下,中低价位的商品房的需求还是很大的,到少在三四年内,发展是没有问题的。
据了解,今年下半年,杭州市政府将适度加大住宅用地供应量,尤其是加大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住宅用地的供应量,尽可能满足一般工薪阶层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9月底,杭州将公布今明两年房地产规划,向市民公示。
为此,江胜利认为应对中低价位房产,一要引导好合理消费,树立梯度消费观,让中低价位的需求逐渐释放出来;二是开发商一定要做好产品,做到“五要一追求”:空间要合理布局、居住性能要好、住宅配套水平要高、住宅环境要好、住宅质量要好、追求住宅品牌;三需研究中低价位、中小户型的建造标准、规则,综合评价楼盘的经济性、社会性、环保性和销售力。此外,地方政府要落实住房结构比例,在市场稳定的基础上追求总量控制、区域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