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初,应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全球采购总裁丹·莫菲先生的特别邀请,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小敏奔赴美国,参加卡特彼勒公司首届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大会。自与卡特这个全球工程机械的“龙头老大”合作以来,这已经是徐小敏第4次参加这个跨国公司的大型正式活动了。这次的机会更是不同寻常,因为卡特彼勒全球6000多家供应商中,只有170家有资格出席此盛会,中国大陆的代表仅有6家。
银轮,一家崛起于“山沟沟”的中国汽车配件企业,何以受到像卡特彼勒这样名声显赫的国际巨无霸企业的重视?
6月20日,记者走访了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章熙平。
章熙平不仅是银轮公司发展的见证人,也是银轮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回顾银轮公司发展的过程,章熙平把银轮公司的发展观概括为两个字,即“一早二高”。
想得比别人早
所谓早,就是想得比别人早。章熙平引用了大量的实例,论证银轮公司在谋划企业发展时,是如何想得比别人更早的。
“企业虽小,也要尝一尝国际化的味道。”早在1993年,银轮公司就提出了这样响亮的口号。
银轮的前身是天台县机械厂,始建于1958年。1987年,徐小敏接任厂长前,该厂主要生产打井机、离心机、深井泵等机械和配件。徐小敏就职后,经过对国内汽车配件市场的调研和分析,认为中国汽车配件市场将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巨大,企业应及早向汽配行业转变,争取发展机会!而在当时,要作出这样的判断和决定,是需要足够的胆识的。徐小敏不仅想得比别人早,而且做得比别人快。
当时,国内的汽车发动机习惯使用传统的管壳式机冷器,业内对当时国外市场上新出现的先进的高效不锈钢板翘式机油冷却器知之甚少。徐小敏便把发展板翘式机油冷却器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个战役。在上海内燃机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近3年的拼搏,板翘式机油冷却器率先在国内试制成功,银轮成为我国制造这种产品第一人。
对于银轮这样一家“山沟”里的企业,做好国内市场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可徐小敏的眼光更远大,当别人刚刚品尝到国内市场的甜头时,他却早早地看到了更大的市场。他们决定,以美国汽车配件市场为切入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将产品先向美国售后市场推销,同时培养锻炼了一批懂得国际贸易知识,能够与外商打交道的人才。在此基础上,1995年至1997年,银轮开始积极实施“从国内到国外,从配件市场到主机市场”的市场开拓思路。他们首先与国外公司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打交道,用自己优秀的产品和优良的服务争取到为东风康明斯、天津珀金斯、南京依维柯等合资公司的配套资格。在与这些公司合作的同时,银轮学到了国外公司的工程判断标准和质量前期策划等一系列知识,建立了银轮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标准,大大提高了自己在行业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功夫不负有心人”。上个世纪的最后几年,更大的机遇向银轮走来了:越来越快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使众多国外大企业开始积极寻找中国的优秀汽车零配件制造商作为潜在供应商,实施他们的全球采购战略;而与合资公司的合作经历和良好表现,使银轮很自然地赢得了通过合资公司向他们在国外的总公司推荐的机会。银轮很早进入了国际大公司的视野,很快与国际大公司直接接触,尝到了“想得早,走得早,动得快”的甜头。
凭借获得与国外公司直接接触的先机,又有很好的声誉和国际合作的基础,银轮在许多国内同行还不了解全球采购是怎么回事时,已经早早地冲出国门,进入众多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体系了。
1998年,银轮开始冲刺美国康明斯的全球采购。
1996年,当银轮第一次访问康明斯时,他们的管理人员对银轮这样的无名小卒几乎是“不屑一顾”。两年后,康明斯公司派人来银轮公司考察时,银轮已经早于国内大部分企业,能够熟练地利用电脑制作漂亮的Powerpoint文件,通过投影机,用英语向老外介绍情况、分析问题了。在浙江山沟沟里的小县城,看到这种完全国际化的做法,使康明斯的专家们对银轮不得不刮目相看。更让他们意料不到的是,双方会谈刚结束一两个小时,一份电脑打印的规范的英文版会谈纪要已经送到了餐桌上。这些细节,很快改变了他们对银轮的印象,考察人员认为,银轮确实是一个讲效率、求上进,注重与国际接轨,值得信任的企业。这件事,为后来双方合作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以后,康明斯逐步将越来越多的开发项目交给银轮,合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与国外同行打交道后,徐小敏清醒地意识到,信息化对一个走向世界的企业是多么重要!为此,银轮成立了专门的信息部门,信息化工作一路绿灯,投资通行无阻,银轮很快成为一个信息化的示范企业。由于银轮在走向全球经济过程中很早就重视信息化,因此在走上成功之路时比别人多了一对翅膀。
起点比别人高
所谓高,就是起点比别人高。无论是开发手段、工艺设备、企业管理,还是人才引进等各个方面,银轮公司一开始就从全球竞争的目标出发,高起点,高要求。现在,他们又提出了更响亮的口号——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章熙平在回忆银轮跨入全球采购门槛的过程时,满怀深情地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银轮公司首次与康明斯接触,要求与之配套时,康明斯认为中国的企业还很落后,10年之内不可能与他们这样的国际品牌配套。然而3年后,银轮经过艰苦的拼搏,终于跨进了康明斯(Cummins)的全球采购门槛,成为我国最早的国际发动机零部件OEM供应商之一。现在,康明斯在全世界各个工厂和合资企业所需的冷却器,绝大部分都由银轮供应。
历年来,康明斯公司还多次发给银轮公司“最佳合作伙伴”等奖牌。此外,德国道依茨公司(Drutz)、美国卡特彼勒公司(Caterpillar)、英国珀金斯公司(Perkins)等世界知名柴油机厂商,都已成为银轮的固定顾客。早在2004年,银轮散热器产品的出口已达到了公司销售收入的48%以上。
“小小”的银轮公司,在短短几年内,一跃成为众多国际巨头信得过的合作伙伴,他们走的就是高起点的发展道路。
银轮的食堂也采纳了老外的建议,提供的是国外标准的商务餐。银轮的车间内,所张贴的各种标识、标语和报表,都是按照国际供应商的要求来操作的,整齐大方,中英文对照。在银轮,所看到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国际化。
经过十几年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磨炼,银轮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汽配企业,被《中国汽车报》等媒体连续两年评为中国汽车零配件百强企业。目前,银轮公司的主导产品机油冷却器和中冷器,在国内市场已经分别占到了45%和30%左右的份额,银轮公司在生产规模、研发能力、产品品种、测试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等诸方面,都已经位居国内同行之首。与康明斯、卡特彼勒、福特、奔驰、沃尔沃等业内众多知名的跨国公司成功配套,使银轮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了相当大的知名度。
银轮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在技术开发上,处处注重与世界同步,事事能够与国际接轨。
“技术进步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学习是企业进步的动力”——这是银轮上下的共识。这些年来,银轮积极收集市场信息和顾客需求,本着“嘴里吃一个,手里拿一个,眼睛盯一个,心里想一个”的新产品开发原则,不断开发新产品。目前,在新品开发方面已经做到了 “早期加入,同步开发”。在开发力量方面,银轮集聚人才,建立了上百人的研发中心;在研发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始终以世界先进企业的研发手段为追赶目标,每年销售收入的5%左右的费用被投入科研。2002年以来,公司开始引进国际领先水平的各种CAD/CAE软件,并结合本公司产品进行二次开发,使之转化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软件,逐步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银轮既能按顾客来图来样制造各种热交换产品,也完全能按照用户的性能和安装尺寸要求,为世界各地的顾客从零开始设计开发新产品。
启动3个工程
银轮的高速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在人才方面,银轮启动了3个工程。
一个是“借脑袋”工程。银轮早就开始诚恳地聘请全国各地各方面的退休专家来帮助企业工作,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总工程师章熙平本人就是从杭州某企业内退后,来银轮参加拼搏创业的,一干就是10年。银轮积极与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联合建立了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吸引了大批博士和硕士做课题,搞试验,编软件,为银轮公司积累了大量的知识财富。
二是启动“三安”工程。对招聘来的外来人才,提供优良的工作和住宿环境,让他们尽早安下身来;通过企业前景教育和合理的职业规划,让他们尽快安下心来;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生活问题,尽量帮他们安下家来。
三是启用“人力资源增值”工程。银轮成立了一个专门的人力资源增值部,通过对员工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和“送出去,请进来”的培训,让每个员工的价值得到了最大的实现和提升。
银轮的高起点,是在不断发展和提高的。他们先是提出“中国一流,世界一席”发展目标,进而又提出了“打造世界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保持中国第一,打造世界一强”的发展口号和目标。现在,他们又提出了“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做大做精做强,打造一个科技型、创新型、外向型和学习型的现代化企业”的目标。
银轮人过去提出的目标,已经一一成为现实。相信他们现在提出的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同样也会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