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0版:台州资讯
3  
PDF 版
· “一早二高”:浙江银轮的发展经
· “方科”:专利抢占先机
· 壮志凌云创辉煌
· 让台州汽车及其零部件走向国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8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方科”:专利抢占先机
  在台州方科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有几个奇怪却又正常的现象。比如“专利”的申请比公司的成立还要早,比如全公司700多名职工都要熟知《专利法》,比如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完善的专利管理机制……

  15年前,方科公司总经理林楚华刚刚接触到“专利”这个词;而如今,“专利抢占先机”,已成为“方科”在市场上的写照。

  没有专利

  也许就没有今天的“方科”

  1991年,林楚华经营着一家家具厂,有位日本客户问他能否研制木制方向盘。当时,在中国市场上,林楚华还没见过这样的方向盘,他问能否提供图样和实物。

  “有,但不能给你,否则你就侵犯了专利权。”日本客户的回答,让林楚华第一次感觉到“专利”沉甸甸的份量。

  没有实物没有图样,要让木头变成圆圆的方向盘且没有缝隙,林楚华没被技术难关难倒。他边画图样、边试制,慢慢摸索到了“门边”。1992年4月,第一只木制方向盘终于试制成功。当月,林楚华便申请了第一项专利,此时离我国第一部《专利法》实施不过7年。同一年,他建立了玉环方向盘厂,这便是台州方科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的前身。

  就在第二年,公司的两名工人盗窃了两个木制方向盘和两个半成品,在温岭建立了一个小厂,并拿到广交会寻找客商。获悉此事后,林楚华第一次拿起“专利权”这个盾牌,保护了公司的合法权益。那两名工人也承担了应有的法律责任。

  “那正是企业发展的‘婴儿’阶段,如果没有专利法的保护,公司所面临的就将是价格拼杀,其结果往往是灭亡。”回忆此事,林楚华不无庆幸。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如今“方科”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木制方向盘生产和出口企业,产品出口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与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浙江吉利、江苏友谊等10多家整车厂配套,今年销售产值可以达2亿元。

  专利这把伞

  保护企业茁壮成长

  “专利是用法律制度来保护企业发展的一种模式。”这是林楚华经常说的一句话。

  这种“保护”在公司发展中无处不在。一位江西籍员工离开“方科”后,欲将企业专利技术泄露给上海一家公司。消息传到“方科”后,举起这块“盾牌”,及时制止了专利侵权行为的发生。

  伴随着一次次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诞生,专利对于“方科”早已不再是新名词。1993年、1994年,公司成立之初就每年申请一项专利;1995年,共申请了8项专利。到如今,“方科”已成为全国方向盘专利最多的企业,拥有近50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4项,先后荣获浙江省专利百强企业、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浙江省和台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

  专利给“方科”带来的“好处”处处显现。从公司的发展轨迹来看,1995年,公司申报了8项专利,让企业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到2000年,公司每年销售收入的增长率都达到了50%,而专利产品占到了销售额的70%以上。

  在“方科”,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壮大技术队伍、开展技术创新、利用专利保护、促进企业发展、兑现政策奖励。目前,公司已有专业技术人员110多人,成立了研发中心和属于企业自己的“科协”。去年,公司投入800多万元进行技术创新,对职工技术创新的奖励达到了100多万元,其中对于专利发明人和设计人的奖励高达80多万元。

  专利战略

  抢占行业制高点

  对于专利战略的制订,“方科”甚至可以追溯至10年前。

  1996年3月,公司成立了玉环县第一个专利管理机构,总经理林楚华担任组长;同时,出台了专利管理条例,这是玉环县第一个属于企业自己的专利管理条例,规范且符合《专利法》精神。此后,公司专利管理领导小组经常召开会议,就专利开发、申请、实施和保护进行部署和规划。

  作为专利代理人,“方科”执行副总经理金新寿有个极重要的工作,就是进行事前的专利检索和专利分析。每个月,他都要登陆一次专利网,查看在方向盘研发领域,中外企业都申请了哪些专利,掌握专利申请发展的趋势,从而明确公司研发的方向,避免重复科研项目。

  专利预警系统的完善,使得“方科”自主研发的方向愈加明晰,几乎做到了开发一个新产品,申请一个专利。在行业中,编制了一张“专利网”,牢牢地保护了企业的发展。

  不仅如此,公司的销售网络、采购网络,也是分析的重点。“比如,同行业有企业突然大批购买某种我们所需要的原材料,我们就会怀疑,他们是否也在生产我们的专利产品,然后设法了解其是否侵犯‘方科’的专利权。”就这样,他们使得这张保护网变得滴水不漏。

  10多年过去了,“专利精神”深深融入到了企业文化当中。保护企业专利,不再只是领导层的责任,员工也主动扛起这个担子。在“方科”,新员工进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专利法》。在员工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上,也赫然标明“企业员工要保护公司专利”及“不得泄露公司机密”之类的约定。

  对于专利,“方科”的职工都有较深的认识。去年,楚门一家小厂仿制“方科”的专利产品分体式换档手柄,就是公司的普通员工首先发现的,他立即反馈给公司领导,并使仿冒事件得到有效地制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