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强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均衡发展,从法律上提出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良好的、平等的教育。不过,很多人提出来,这在实施上有困难。
现实的原因就是学校水平不均衡。我想均衡的问题关键是教师。韩国怎么处理的?我看过一份资料,韩国的老师到学期结束的时候抓阄,比如我是第一小学的,一抓,第七小学,暑假后我就上第七小学教书去了。抓阄,这是一种随机的配制,当然也可能是比较好的老师集中了,比较差的老师也集中了,但是这个机率概率很低很低。
中国太大了,你不能让上海的老师、北京的老师和云南、青海的老师对调,但是我们先从一个地区做起,这样一来,慢慢会走向均衡,政府再加大投入,特别是城市,让不同的初中都能相应上来。
我们的社会没有真正地树立起科学的、全面的人才观。我们的传统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把我们另一面的传统给丢掉了,也就是对做人、对精神的追求,一种审美的追求。
现在城市里的公办教育,普通一个初中学校,政府所给的钱仅仅是他一年开支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剩下的就要收费,收择校生。现在的择校生,很多人是拿钱排队。社会上不同的家庭,对教育资源有不同需求,也就是说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家庭都愿意自己的孩子上择校。择校生也可以在一定意义上满足家长对于教育资源多元化的需求,又解决了学校的经费问题,可是这不正常。一方面到时候走后门上好学校,一方面说择校不像话,不应该。大家都处在悖论当中,社会向好的方面前进的速度,还赶不上人们祈求美好生活到来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