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我帮财富找“归宿”
· 社会话题一周关注
· 采访手记
· 学会“散财”之道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8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采访手记
  这个世界上的职业五花八门,而有一种职业,就是专门做善事、做好事。公益工作,开始从过去的兼职帮忙、业余行为慢慢向专职化转变。浙江省甚至举办了公益慈善基金管理人员培训及论坛,希望培养一批专业的公益基金会管理人才。

  研究公益基金会的专家资中筠说,在国外,基金会管理是一个专业,基金会需要审批别人的申请,就需要大批内行的项目官员,要让资金“活水长流”,就需要懂得投资的人员。我们感到,这些也都是蒋成泉、李昊他们所需要的“职业化”趋向。

  关注公益基金会,并非心血来潮。近来常常听说类似的事,一些贫困大学生,宁可放弃读书,也不愿意接受捐赠者的钱,认为那样是欠下了永远还不起的人情债。这些让人心头不是滋味的故事,让我们开始关注现代社会的捐赠方式,捐赠人,受赠人与社会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目前有关慈善的话题比较多,但动人的个体多,而关注公益基金会发展的很少。而事实上,后者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无疑会更加深远。我们记录一个公益基金会的真实形态,借此吸引更多的人去关注他们。

  我们的公益基金会,特别是刚刚开始发展起来的以私人捐赠为主的非公募基金会,还在现代化运作的道路上学步前行。如何保证提升资金的可持续发展,吸引更多的个人财富,通过公益基金会的渠道进入社会,如何保障稳定的优秀人才服务于公益基金会,如何增强基金会的竞争力,提升社会效果,都是急于学习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